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西汉楚王“地宫”这样开凿

2024-11-06    刘照建

西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的楚国,世代相传12代楚王,按照汉代制度,这些分封于徐州境内的诸侯王,亦葬于此。近年来,徐州地区已累计发现和发掘狮子山、龟山等9处21座西汉楚王(王后)墓。

这些墓葬为因山为陵的大型横穴崖洞墓,均分布于徐州周围的山上,墓葬规模庞大,墓室面积多在100平方米以上,有的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且墓室凿刻规整,布局合理,形成由多间墓室组成的地下建筑群,犹如埋在地下的宫殿。

这种因山为陵的大型横穴崖洞墓,目前在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皆有发现,其中徐州地区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较长,贯穿西汉一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是我国汉代诸侯王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系列。

徐州楚王墓中出土的文物丰富精美,代表西汉诸侯王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准,全面反映西汉时期徐州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诸方面,2021年被评定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如此形制复杂的墓葬是如何开凿建造的?连年的考古发现中,谜底被不断揭开。

狮子山楚王墓后室

狮子山楚王墓后室

先开洞,再打磨,五步骤建起“毛坯房”

西汉楚王墓营建方法是选择山腰或山麓面对山岗横向腹内开凿,是在山体里营造洞室、模仿地面建筑布局及结构的埋葬方式。

考古工作者在北洞山楚王墓、狮子山楚王墓、驮篮山楚王墓等墓室内多处发现开凿的遗留痕迹,通过对西汉楚王墓墓室四壁残存的凿痕、凹槽、小龛等施工痕迹的方向、深浅、粗疏等规律的归纳分析,楚王墓开凿工序大致有5个步骤。

第一步是将山体按要求开凿出雏形,形成一定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仅仅是一个轮廓,严格地说仅仅是洞而不是室。这一步的目的是去石,一般使用的工具是大锤和铁钎、錾子。

第二步是将洞室修整成室的形状,一般用粗錾子将多余的岩石凿掉,錾痕粗大,錾痕外口宽1厘米,里口宽0.5厘米,间距一般是4至8厘米,方向基本一致,一般在1.6米以下为竖向开凿、以上为横向开凿。这样的毛坯墙壁由于凿子经过的地方低,中间间隔部分高,形成轮状石碴,很像古民居屋顶覆盖的垄状小瓦。

第三步是用中錾将錾痕之间的坚硬的毛碴凿平,其效果如同平整过的田地,轮状石碴消失,但光洁度远远不够。

第四步是用细錾和手锤进一步修整,錾痕模糊,间隔小,錾痕细浅,不仔细分辨,容易误认为是打磨而成。

第五步是打磨,这是用一种特制的剁斧,一点一点地将墙壁磨平。徐州驮篮山楚王墓墓壁平滑光洁,如同大理石平面,便体现了剁斧的使用痕迹。在驮篮山楚王墓墓道南侧,还发现一块砺石,从使用痕迹判断,也应该是用来打磨墓壁的重要工具。

这几个环节并不是按顺序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只要作业面允许,就可以同时进行,这从同一座墓葬的墓室光滑程度不一样中可以体现。

对于每一间个体墓室而言,一般都是从外向里、由底向上开凿,先是开凿一个小龛,然后逐步向里延伸扩大。龟山汉墓侧室、狮子山楚王墓后室均发现未完成的小龛,恰好展示了一个墓室开凿之初的情况。

在狮子山楚王墓墓室内,还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多处墓室的墙壁上有开凿示范,由外向内分别为毛碴层、较平整层及光滑层等三层样本,一般面积不大,长约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这实际是督工者设置的施工图样。

龟山汉墓甬道

龟山汉墓甬道

承重墙、预制板取之有道,建造质量有监工

在山体中开凿陵墓,还要对地形地质、山体力学有充分的了解。徐州楚王墓多选择在抛物线状的独立山体,山体的岩质多为石灰岩,墓道入口多取山坡。

龟山楚王墓露天墓道石质为黏土胶结而成的岩石,质地松软,选择在此处开凿,既节省劳动力,又能加快掘进速度,说明当时施工人员对岩石结构已有科学认识,并能运用于开凿实践。

向山体内部横向掘进时,一般穿凿于板状岩层面,逐渐向楔状结构岩层开凿,形成甬道和墓室,这样山体结构强度未被完全破坏,仍是一个完整载体,稳定性强。

当墓室空间较大时,为了增加承载力,还在墓内设置石柱,起到支护作用。北洞山楚王墓的附属建筑,压力分配也十分巧妙,虽然历经千年,但未有坍塌迹象,体现建筑技术的高度发展。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楚王陵墓在开凿过程中,还采用预制石板技术,预制的材料包括塞石、券顶石。

在龟山汉墓、北洞山汉墓、驮篮山汉墓的塞石上均发现了刻铭文字和朱书文字,文字内容有塞石大小尺寸和摆放位置,并说明塞石的榫卯连接方式。

北洞山汉墓附属建筑各种构件都是预制,在主要构件上朱书拼装序号,在室顶和墙壁上有指示方向、数目与排列顺序的朱书文字,并在门楣石和隔墙等立面划有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组装定位线,指示石条上墙的方向和位置。这说明整个墓室规模形制是预先设计的,施工开凿进度科学合理。

徐州汉代楚王墓建造的精密程度,诸如龟山汉墓内两条甬道几乎平行,引起许多人的好奇。其实,古代测量工具有规矩准绳,汉代以前很早就有使用。如《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携带规矩准绳进行治水的情景。《汉书·律历志上》记载:“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准由竖和横类似量尺部件构成,竖尺用于立在地面,横尺用于观测。观测者在一端用眼瞄准,沿横尺望去,可确定观测目标的平直。

规矩准绳的实物虽然在徐州楚王墓中没有发现,但是徐州地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带规矩纹饰的铜镜,表明规矩准绳在当时的生活中已经广泛运用。龟山汉墓的两条甬道几乎平行,相距19米,平行误差仅为1/16000,形象地说,这两条甬道如果继续向西延伸,要到千余里之外的西安才能交会。推测应该是在使用这些测量校正工具的基础上,并于严格的质量监督下施工的结果。

龟山汉墓内景

龟山汉墓内景

边施工边排水,通风、照明亦有保障

古代帝王即位后,一般第二年便开始修筑陵墓,所用时间很长。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雨水、岩隙渗水无疑会给施工带来极大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各样的防排水设施便次第出现于崖洞墓中。

崖洞墓开凿在山体中,一旦施工就形成洼地缺口,必然会成为降水汇聚地,因此首先考虑阻止水流入,在外围设置阻水沟。

阻水沟一般位于墓室外部的封土附近,主要功能还是阻止雨水冲刷墓室建筑,一般在山体上开凿。当墓道修好,外高内低墓室形成后,积水就时时汇集在施工人员附近,施工人员为解决水的困扰,在斜坡底部挖一个凹槽,将降水及渗水收拢汇集于凹槽内,随后沿裂隙渗出墓室,如果积水太多,则可以使用汲水工具往外舀运,保持作业面整洁干燥,即使汛期也不受影响。

当开凿工程进入墓室后,山体渗水又成为问题。为此,还要在墓内设置排水沟、聚(排)水池和渗水井,以解决墓内积水问题。排水沟是墓室内主要的排水设施,分布于甬道、墓道、墓室中,首尾相连,枝系发达,将整个墓室连贯起来,一般里高外低,巧妙利用坡度形成排水系统,将墓室内积水汇集起来,再利用山间的裂隙或墓口向外排出。

聚(排)水池和渗水井是与排水沟配套使用的排水设施,一般设置在墓道、甬道、墓室内,多处于墓室最低处,是整个排水系统的中心,墓内各室的渗水以及从岩石裂隙灌进的雨水,通过排水沟排入渗水井,沿渗水井的裂隙排出墓外。

楚王墓均是修在山体内部,仅有一条狭窄甬道与外界相通,即使阳光明媚的白天,墓内也基本处于黑暗状态,因此,墓内照明成为排水之后施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河南永城保安山二号墓,发现有交错开凿在甬道、回廊、隧道两壁下方的照明设施灯龛,但是徐州楚王墓内却未发现任何的照明设施,推测可能由于施工者为保持墓室壁面的整洁(这从墓室内多处发现的补石可以证明),并未设置专门照明设施。此外,楚王墓墓内空间较大,因此在开凿的过程中可能使用烛台、铜灯、火把等移动灯具来照明。

至于开凿中的通风问题,由于墓内与墓外的空气湿度、温度不同,导致两者密度不同,无论春夏秋冬,墓室内外空气时刻都能自然形成对流,新鲜的空气会源源不断输入,保持墓室内氧气充足。

即使是现在已开放成为旅游景点的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在黄金周期间,墓室内游人数量很多,也不需要安装专门的通风设备,空气也不污浊,说明通风在当时开凿的过程中根本不是问题。

狮子山楚王陵王后墓的髹漆装饰

狮子山楚王陵王后墓的髹漆装饰

工具先进、技术革新,还有奢华装修

西汉楚国位于黄河下游,与中原地区比邻,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冶铁业更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徐州地区崖洞墓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证。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徐州发现了铜山利国驿和睢宁冶铁遗址,根据南京博物院1954年对利国驿铁矿场调查可知,汉时的人们已经懂得按照矿产地质构造的不同而科学地运用不同的采掘方式,大大提高了铁矿石的产量,表明徐州地区汉代采矿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通过对利国驿遗址残存的炉渣分析,可知所用铁矿石为含铁量高的平炉富矿,徐州汉代采矿时已经掌握铁矿石鉴别能力。

在北洞山汉墓、狮子山汉墓、驮篮山汉墓出土大批铁器,其中有成套的凿、錾、锤等开山凿石工具,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通过对出土铁器的金相组织测定分析发现,北洞山汉墓三件不同式样的铁錾,其制作技术各异,Ⅰ式錾是脱碳钢锻打而成,Ⅱ式錾是块炼铁锻打而成,Ⅲ式錾则是高碳钢淬火,强度与硬度较高,可满足加工石料的要求。

狮子山汉墓有4件凿子使用局部淬火工艺,3件铁甲片使用了冷锻技术,多件铁器是经过渗碳处理的炒钢制品,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炒钢制品,表明当时工匠对钢铁制品的认识达到了较高水平,开山凿石工具制作技术有了新的进步。

在山体岩石上开凿和修建规模庞大的墓室,钢铁技术的发达和钢铁工具质量的提高起到巨大作用,没有高质量的钢铁工具,完成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山体岩石质地较差,部分裂隙影响壁面的美观和整洁,为此施工人员还要在裂隙处镶补石块,先将裂隙清理凿成槽状,再选用大小不一的石块作为补石,将补石加工打磨,与裂隙凹槽完全一样,嵌入后严丝合缝,历经千年仍不脱落。

北洞山汉墓还在壁面平整后进行了装修。先用碎石粉、精细的黏黄土等搅拌成糊状,涂抹于墓室墙壁表面,起到找平的效果,然后在外层涂朱砂或髹朱漆。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杀菌防潮的作用,古时极为名贵。这样大面积涂抹在墓室内部,营造出一片红彤彤的世界,既起到防腐防蛀的作用,又增加了庄严豪华的神秘气氛。

修筑陵墓是历代帝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山体内开凿墓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选址到施工营建都有一整套的严格规章制度。在工具十分简陋的情况下,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在陵墓开凿过程中,当时是否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手工机械,今天已不得而知。这,也是楚王大墓留给我们继续探讨的问题。(供图:刘照建)

作者单位: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