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西直街:一位摄影师的“行摄老街”
江苏常州有这样一名年逾半百的摄影师:一条老街一拍就是数年,如幻光影承托人文历史;公益讲座一办就是十载,桃李满天下却不求回报。他就是于哲,十多年如一日,在摄影和公益领域精益求精。他聪明睿智却敦厚谦逊,才华横溢却处事低调,学员们都亲切地称呼其网名寒山竹老师。
于哲给孩子们展示西直街系列照片(资料图)
从2010年开始公益讲座,于哲周周不落,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始终坚守。西直街是他从2012年开始拍摄的主题,通过镜头,我们看到了常州流逝的岁月痕迹和埋藏已久却鲜动灵活的西直街往事。
一种力量,一种思维
西直街兴于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宝船建造在应天府,所用木材则取之于西直街,西直街当时是中国最大的木材交易场所。这里曾为京杭大运河的繁华地段,存在过运河北岸的豆市集散地、西圈门地区繁华的店家、古居民的民俗风情,街中有锁桥、卧龙桥,还有永宁寺、中吴首社等遗址,以及夏家大院的兴衰史迹。
运河岸边西直街
“于是,西直街成了我的拍摄目标。”古建筑和微距摄影是于哲目前在摄影领域的两大主攻方向,他说:“摄影很多时候就是时间与图片的积累。但凡有心,长时间的拍摄不仅能带给你符合要求的图片,更有意思的是能在拍摄过程中听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这样拍摄才更加有血有肉、有情有节。”
西仓桥
2015年,常州运河申遗,《江南心》杂志刊登给专家作鉴定的参考资料,其中有6页是于哲拍摄的西直街。他从历史、文化、城市变化三个角度,用胶片的底色、镜头的力度,展示了西直街的前世今生,为西直街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一个兴趣,一份坚守
于哲40岁之前拍风光类照片,那时候在北京工作,拍摄题材比较丰富。后来,他回到常州,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拍摄常州的老城厢。十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于哲都坚持一件事:走街串巷,邂逅老街居民,聊聊天、唠唠嗑,融入平淡的生活。
很多时候于哲拿着相机是在跟西直街的老人聊天,目的就是了解西直街的历史。于哲从西直街周老先生那里听来的故事都带着温度。周老先生叫周顺昌,祖上几乎历代都有显赫之人,北宋年间其祖上领兵与金人对垒,全部战死沙场,无一人投降,被称为大宋抗夷民族英雄,充分体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一条老街,一份乡愁
每当走在西直街上,于哲都能听老人说老街有一些历史比较远的古物。在宣家弄的一处民居外墙上还保留着一件明代古物,那就是“街兽”,是保护这条街上的居民平平安安、生意兴隆的。现在看上去几乎埋在了墙体里,而且外面刷了石灰,不注意根本不会发现。
于哲对西直街可谓了如指掌。太阳从哪里出来,白天黑夜哪个地方有灯、哪个地方没灯,顺光、逆光、侧光,什么季节拍什么样的片子,他心里非常清楚。西直街的老人几乎都认识他,到了吃饭的时间,都喊他去吃饭。于哲冲洗了大量的照片分发给家家户户。
此外,他在公益的道路上永不停歇。2022年,于哲加入钟楼区公益创新创业项目“古街巷陌出新篇”——西直街社区文化服务项目,通过他的西直街系列照片,唤醒西直街老居民对曾经流逝的常州人文传统的记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西直街、关注老城厢,讲好运河文化里的中国故事。
作者单位:常州日报社
- 上一篇:南京魅力古已有之!600年前外国人最钟情哪里?
- 下一篇:博物馆城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