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城南通
博物馆是城市的“入口”,了解一座城市,从博物馆开始。
每年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是一个权威组织,每年确定博物馆日主题,以推动世界各地博物馆发展。今年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我理解的“博物馆的力量”,是历史文化的穿透力和现代文化的表现力相结合,潜力无限、活力无穷。
这些集艺术性、科学性和历史性于一体的馆藏,都是人类文明的辉煌成果,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智慧和创造。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地,博物馆连接着传统和未来,这也应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种文明都正在面对的重大课题。以文化人,正是文化的本义,而近现代博物馆史对此又有了具体而生动的新诠释。
中国的博物馆史正是从南通开始的。于是,南通人自豪和骄傲,因为城市拥有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令人可喜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20年间,南通的博物馆不断发展壮大,量质均有显著提升。据统计,注册登记的各类博物馆已达30座,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如果以南通市区人口算那就更可观。这个数据不仅在国内算高的,在世界上也有地位。
南通博物苑(资料图)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南通文物和博物馆事业进入新阶段,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就作出评价:南通是一座博物馆城。当时主要是从近代遗存比较丰富、比较全面的角度而论的,后来加快建设环濠河文博馆群,国家级博物馆纷纷落户南通;近代遗址挖掘和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大批旧址遗址得到修缮保护、开放利用,2009年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南通列入第11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文博之乡品牌进一步树立。今天讲南通是博物馆城应当更加理直气壮,具有底气和豪迈之气。
步入南通,就步入了博物馆世界。于是,南通人多了一个喜好,就是逛博物馆;来了客人,多了展示南通历史和当代的空间参观。博物馆多,是南通市民的福气,外地人游博物馆是他们的幸事,获得博物馆城的称号是南通的幸运。
南通博物苑,是国内难得的功能、生态与人文相映成趣的文博世界。当时国家文物局主要领导单霁翔说过一句话:“中国干博物馆工作的人都应该到南通博物苑去,像朝拜圣地一样。因为这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肇始,张謇是公共博物馆事业的开山鼻祖。”值得一提的是,两任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访问过南通博物苑。2005年,是南通博物苑建苑100周年,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100周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活动”。国际博协成立于1945年,拥有全世界21000多个公共和个体成员。国际博协主席亚历山德拉·库敏斯携秘书长约翰·泽而夫来通出席庆典活动。当时也来参会的德意志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汉斯·马丁·辛次,后来接替亚历山德拉·库敏斯担任了新一任主席。
中国珠算博物馆(资料图)
中国珠算博物馆、中国审计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中国眼科博物馆等都是“中”字号,展现的是中国历史、中华文明;还有张謇纪念馆、个簃艺术馆、沈寿艺术馆等名人馆,以及开馆不久的群英馆等等。
如果在濠河人行步道走上一圈,你会发现,散落在濠河这根城市项链两岸的是一座座历史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博场馆,让你目不暇接。整个南通主城区,就是自然与人文融合于一体的优美空间。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能成为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博物馆承担的就是这一社会功能和文化责任。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这是对21世纪南通博物馆建设的赞许,也是对南通广大市民的鼓励。
博物馆城、文博之乡,是南通闪亮的文化名片,更是南通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拥抱新时代,我们必须与现代生活相适应,高质量发展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南通地域特色的江海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率先建成文化强市。
作者单位:南通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