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重返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地

2022-06-13    臧磊

2022年6月9日,新中国第一位马拉松冠军、93岁的夏启宇来到江苏南京江宁区,重返当年夺冠地。看着车窗外的马路和田野,他无法确认这是否就是当年跑过的路。在1957年的那场比赛中,他无暇关注周边的风景,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楼房高耸、马路通畅,这里变化实在太大。

关于新中国的第一场马拉松比赛,有太多的细节尚待复原。当年的赛道途经何处?这场赛事由何人策划、组织?除了夏启宇外,第二、三、四名后来又怎样了?

夏启宇(前右一)在比赛中

夏启宇(前右一)在比赛中

赛道就在江宁的公路上

“夏老,您当年跑过这个地方的时候,看没看到过这座塔?”

看着眼前的方山斜塔的照片,夏启宇回答说,他不记得,65年前的那场比赛,他只想跑出一个好成绩,没有关注到周边的风景。

汽车将他拉到如今的东霞路走了一个来回,他隐约觉得这里像是从前跑过的路,但看着周边的高楼,又有着强烈的陌生感。

这里是不是当年的一段赛道?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告诉记者,为了考察当年的赛道,他们曾组成团队走访过这里,据多位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回忆,从上世纪50年初到现在,这条路虽屡经翻新,从当年的土路变为如今的柏油路,但该路段的位置和走向一直没有变过。而将历史地图和现在的地图叠合后,进行精细对比,也最终确认了这一点。可以肯定,这里就是1957年11月24日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赛道的其中一段。

根据历史资料,当年的马拉松赛道的起始地,就在如今的江宁区政府门前,而结束地点只知道是方山横岭村,也就是现在的横岭社区,但具体的那个“结束点”在什么地方,还需进一步考证。

起始点和终点都得到确认,中间长达40多公里的赛道又是怎样的呢?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的学生们通过多日走访,确认了可能是当年赛道的两条路线。一条从江宁区政府向左走,经过东山街道、双龙大道,一路往下到秣陵关,再拐弯,经过天秣路、竹山路、东霞路到达横岭村;另一条路线从江宁区政府向右走,经过上元大街、泉东路一路向下,经过东霞路、天秣路,到达秣陵关再折返回横岭村。这两条路线所经道路,六七十年来,大体位置基本没有改变。

这两条路线有一段是重合的,就是从秣陵关到横岭村。而9日当天,夏启宇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秣陵关,提到了横岭村,而对秣陵关之前那段赛道的情况,他已经记不清了。

对于这条赛道,南京体育史研究者胡卓然也多有关注,他查阅过多份当年媒体的报道,其中有一份报道提到,这场比赛是在江宁-溧水公路上举行。据他所知,民国时期,通往溧水的公路不止一条,当年的赛道究竟是哪一条,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证。不过,从秣陵关到横岭社区的这一段路是当年的部分赛道,是符合历史文献记录的,在夏老重回旧地之后,也是得到夏老回忆证明的。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学生志愿者绘制的当年比赛的赛道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学生志愿者绘制的当年比赛的赛道

打捞体育史上的“失踪者”

为什么要对一场比赛做如此细致的考证?胡卓然认为,这场比赛是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高度还原它的每一个细节,对南京、江苏乃至全国的马拉松比赛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对夏启宇的采访,他也评价为是“抢救式”的。因为参与到这场比赛的当事人如今已然不多了。

如胡卓然所言,当年参与到这场比赛的老人日渐凋零。在对夏启宇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时,老人几次提到指导他跑马拉松的“魏廉老师”。记者几经周折,从魏廉后人那里得知,老人前两年就去世了。而在他留下来的资料中,也没有找到关于这场马拉松的只言片语。

而在当年江宁县的报纸上,魏廉曾刊登了一篇题为《江苏省马拉松长跑竞赛二十四日在本县至溧水公路上举行》的新闻,为后世记载下了当天的比赛概况:1957年江苏省马拉松长跑比赛的全程为42公里195米,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有“来自徐州、清江、新海连、镇江、南京、扬州、常熟等市和江苏军区等九个单位的16位长跑运动员”。其中,清江市为现在的淮安市,新海连为现在的连云港市。

魏廉年少时是南京中央国术馆培育的学员,1949年后曾是无锡市体委干部,1953年8月下旬江苏省体委成立后,他调入省体委工作。

很难想象,在这场比赛中,他只是单纯的夏启宇教练的身份。在这场赛事中,在省体委工作的他是否参与到了组织和策划工作?在具体执行时,他又做了哪些工作?随着老人的去世,这些问题都没有了答案。

我们只能更多地从文字资料中去打捞这段历史。在11月25日,《新华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解放后首次马拉松长跑赛昨日举行 夏启宇创马拉松正式纪录》的新闻。在这条新闻里,参赛单位成了十个:徐州、清江、镇江、南京、扬州、苏州、常熟、新海连、无锡与江苏军区。而参赛选手为十七人,“其中十一名是工人”。

这则新闻对选手们的冠亚季军争夺战也有生动的描写:

比赛是在非常剧烈竞争中进行的。从江宁东山镇起跑,徐州运动员王作友就一马当先。在五公里处他曾领先夏启宇达二百米。十公里时,夏启宇超前了,一眨眼王又领先。跑至秣陵镇(离起点约十八公里半),王、夏开始剧烈的竞争,从进街到出街一段短短的路途中,王曾超前夏达五次之多。但一出街,夏飞快地超前,直到方山横岭村终点。王作友接着被常熟市运动员周德贵紧紧盯上。离开终点只有一百米了,王还是领先,岂料在五十米处周突然一个冲刺,以三小时九分十一秒的成绩取得第二名。王作友名居第三,成绩比第二名差四秒钟。

昨天比赛中,不同的名次距离相当大。当夏启宇到达终点时,第二名离终点还有三公里,而第十六名还在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哩!

听故事的时候,我们都爱问“后来怎样了”。除了夏启宇外(扬子晚报2022年6月3日B1版曾专访夏启宇),参加过第一场马拉松比赛的其他运动员,他们后来又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夏启宇参加过多次马拉松比赛,这是比赛中的夏启宇

夏启宇参加过多次马拉松比赛,这是比赛中的夏启宇

对此,胡卓然也进行了一番搜索,但遗憾的是,搜寻到的都是简简单单的记录,而没有更多的细节。他告诉记者,这次马拉松比赛的亚军周德贵和季军王作友,二人在各自家乡都小有名气。在这场比赛后,周德贵在1958年9月的苏州专区第二届运动会上,为常熟创造了男子1500米、3000米和10000米的最好成绩,三项纪录到1985年都未被打破。而王作友则是徐州的平板车搬运工人,业余练习跑步,早在1953年徐州市第三届运动会上就创造了男子5000米和10000米的最好成绩。这场比赛的第四名是江苏省军区的选手丁义美,后来成为淮海工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他在这场比赛中的成绩是3小时9分15秒4,比第三名差了0.4秒。

江苏南京莫愁路小学少先队员胡洋溢代表学校师生,向夏老送上鲜花以及和同学们一起绘制的图画

江苏南京莫愁路小学少先队员胡洋溢代表学校师生,向夏老送上鲜花以及和同学们一起绘制的图画

为什么是南京

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为何会在南京举行,而不是其他地方?

胡卓然告诉记者,1956年4月28日国家体委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等级制度》,其中包括马拉松运动员的等级,但是当时国内尚无马拉松运动员。为此有必要在各地开展标准距离的马拉松比赛,选拔出符合马拉松运动员等级的选手。“当时,全国很多城市举办马拉松,只是说时间有早晚。有据可查的,江苏省是在1957年11月24日举办,比其他城市都要早。”胡卓然说。

近些年,马拉松比赛渐成热点,一些城市号称自己是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的举办地,胡卓然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但他拿出当年江苏、上海等地的新闻报道告诉记者,这些报道中都明确提到,1957年11月24日举办的这场比赛才是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赛事。夏启宇收藏的一份国家体委1958年1月16日颁发的运动员等级证书上,明确记载他“1957年11月24日”在江苏马拉松比赛上取得“马拉松(42.195公里)2小时52分40秒”的成绩,“经审查合乎一级运动员的标准和条件,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运动员称号”。这份珍贵的运动员等级证书,是国家体委认可“1957年11月24日”举行的江苏马拉松比赛成绩的官方依据。

而其他城市的举办时间,都晚于这一时间。

南京与马拉松比赛的缘分远不止于此。胡卓然在2015年就考证出,早在1910年南京就举办过全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当时,南洋劝业会正在南京举行,劝业会调查科长陶逊为推广体育,发起筹办了“长距离竞走”(当时的“竞走”指的是赛跑)。该赛事确为中国最早的马拉松比赛,而这场马拉松的终点为当时南洋劝业会会场内的纪念塔,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的运动场一带。而就在4天前,迎来120岁生日的东南大学还特地举办了一场马拉松火炬接力活动。

近代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在南京举行,新中国的第一场马拉松比赛还是在南京举行。“南京是中国马拉松的发祥地。”胡卓然很明确地说。

作者单位: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