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昔日化工研究所,变身数字文化产业园

2023-10-18    吕洪涛 万小华

最近,当你路过和平中路上的常州化工研究所时,有没有发现大门已经焕然一新,多了“新研338”门头?未来,这里的老厂区也将大变样,随着“新研338”数字文化产业园工业遗存项目的推进,这里将成为常州市区新的打卡地。

常州化工研究所新大门

常州化工研究所新大门

历史上,常州化工研究所曾数次复建

“常州化工研究所是原常州市化工局所属的应用型研究所,主要从事纺织印染助剂、精细化工及医药、农药中间体的研究开发、贵金属试剂的生产以及化工原材料的经营活动。”常州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份关于常州化工研究所的老档案,详细记录了该所早期的历史沿革。

该档案显示,常州化工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1月30日,原址在常州市兴隆巷。当时,该所先后研制了“1059”农药、“六六六”农药、“代森锋”农药等,为发展常州地方化工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62年,常州化工研究所在调整中被撤销停办,1974年10月复建,地址在原常州市化工局内。

在常州市化工局的支持下,1976年11月,王杰和另外5位同事再次重建化工研究所。他们向常州市化工局借了两张办公桌、七张凳子、一辆三轮车,在当时的常州有机化工厂内借用一间60平方米的房屋落脚,开始创业。

常州化工研究所老大门

常州化工研究所老大门

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它在全国率先实行科技改革

“常州化工研究所在重建初期科研条件非常艰苦。”89岁的老所长王杰回忆,重建初期,他带领科技人员和工人克服一切困难,借了两万元资金,因陋就简搞起小产品生产,一开始就走上了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

1977年2月,常州化工研究所利用常州有机化工厂40平方米的报废车间清理整修后,建立了年产70吨的分析纯过氧化氢车间,生产第一年就创造了15万元的利润。常州化工研究所利用自己赚取的资金,于1978年5月在常州原浦前张家村生产队征用了9.6亩土地,兴建了360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及配套房屋设施。大楼竣工后的1979年11月,常州化工研究所由常州有机化工厂迁至现在的地址。

常州化工研究所是在全国率先实行科技改革的单位。1981年,王杰大胆地提出了“面向市场,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的主张。由此,常州化工研究所登上了商品经济的大舞台,并与常州助剂厂等多家工厂进行联合,走上了科研生产联合体道路。

常州化工研究所旧车间

常州化工研究所旧车间

它的科研项目多次填补国内空白,蒋华良院士曾从这里走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常州化工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具有雄厚科研开发和内外贸实力的科技型集团公司,并先后承担了国家科委、化工部、省、市下达和委托项目150多项,多次填补国内空白。

据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州化工研究所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蒋华良院士。

蒋华良,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他于1987年7月至1989年9月在常州化工研究所工作。至今,常州化工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谈起他,仍非常骄傲和自豪。但不幸的是,2022年12月,蒋华良因病治疗无效去世,年仅57岁。

“新研338”数字文化产业园部分改造效果图

“新研338”数字文化产业园部分改造效果图

从化工到文旅,这里将成为新的打卡地

进入新千年后,常州化工研究所进一步发展壮大。此后,根据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定位要求,城市中心原有的化工生产企业通过治理、逐步淘汰和搬迁的办法进行布局调整。2018年9月30日,常州化工研究所作为天宁主城区最后一家化工企业正式停产并搬迁。之后,1.2万平方米的厂区内,陆续进驻了花木市场、餐饮企业等,也有企业租赁办公。

“作为典型的‘退二进三’片区更新,常州化工研究所当年的搬迁解决了‘如何退’的问题。紧接着,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如何进’的问题。”常州化工研究所现在的负责人蒋步方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该所基于原有的建筑特色与实际情况,打造“新研338”数字文化产业园工业遗存项目,对研究所内的老建筑和业态进行提升改造。

“我们通过对园区内建筑载体及配套设施的优化升级,将工业记忆场景融合常州城市文商旅发展,打造新消费、新商圈、新场景、新品牌的青年创业重点项目载体。”蒋步方透露,“新研338”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集文化、创意、办公、餐饮、零售于一体,打造以“文化、科技”为主题的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常州市民工作、休闲、消费、娱乐的新场所。

作者单位:常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