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钟表厂:光阴的故事,值得怀念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迎宾路上有家著名大厂——常州钟表厂。最多时,该厂员工有上千人。曾经,它生产的大型石英电子世界时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常州钟表厂是全国第一个为中国香港及国外来料加工、组装电子手表的企业,为常州的创汇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老厂已经消失,但不少老常州人仍在怀念那段光阴。
20世纪80年代,常州钟表厂的明星产品。
一只台钟顶工人一个月工资,但仍供不应求
周文琴(化名)是常州钟表厂的老员工,退休前是该厂的中层干部,家里至今还收藏着厂里生产的双喜牌石英钟。此前,她上班的地方位于迎宾路,如今老厂区的地块建起了居民楼。
迎宾路上的钟表厂淡出大家视野约20年了。此前,受市场影响,常州钟表厂被一家房企收购。“厂里的效益每况愈下,不得不退出市场。”周文琴说,老员工都很怀念老厂,一些相熟的同事还建立了微信群,经常聊聊老厂的故事。
双喜钟表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常州钟表厂成立于1971年,占地约40亩。当时,厂里的产品有双喜牌机械座挂钟、双喜指针式和数字式石英电子钟、兰陵牌电子手表,同时还生产工业计时器、民用计时器、电子案秤、食品保鲜器以及男女经济型电子手表等产品。
“最多时,光员工都有上千人,是常州有名的大厂。”周文琴是20世纪70年代末入厂的,当时,企业处在上升期,逐渐在行业中积攒了名气,对招进来的新人要求很高。“那时候,高中生还是比较少的。厂里招人比较苛刻,新员工必须高中以上学历。我记得,我刚进厂时,工资一个月17元,一台双喜牌台钟20元。台钟尽管贵,但买的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
20世纪80年代的常州钟表厂
常州钟表业已有百年历史
常州钟表行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常州地处沪宁铁路中心,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中贯运河,交通极为便利,手工业相当发达。当时,钟表、眼镜均从国外进口,利润很高。因此,常州在那一时期就出现了钟表销售和维修。资料记载,1926年,常州已有亨达利钟表眼镜、时明钟表眼镜公司、义泰祥钟表眼镜三家钟表实业。
资料显示,1966年以前,常州钟表行业除钟表修理,钟表生产一片空白。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常州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1967年4月,常州市轻工业局批准成立电子钟表试制小组,着手进行半导体游丝钟、电子音叉钟和第一代电子手表的调制、试制工作。
常州钟表厂的部分商品
试制小组最初由宋金泉、张明德、张寿南三人组成。当时没有厂房,他们就暂借了常州日用化工厂10多平方米的房子。不久,他们搬到椿桂坊3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在既无设备、又无资料、资金不足等困难条件下,他们经过一年艰苦奋斗,终于在1968年6月拿出了第一台半导体游丝钟样机;1969年拿出了电子音叉钟样机;1970年拿出了第一代电子手表样机。三年时间,三个品种的电子钟表试制成功,为常州钟表生产的兴起和常州钟表厂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70年5月,电子钟表试制小组经上级批准并入常州市美术设计公司,合并后称为常州市美术设计公司电子钟表筹备处。1971年,电子钟表筹备处结合国内机械钟表、电子钟表的实际生产和销售状况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认定生产电子音叉钟较为合适。后经报请常州市轻工业局批准,常州开始进行电子音叉钟的试制生产准备工作。同年,常州批准正式建厂,定名为常州钟表厂。当年5月19日,常州钟表厂正式建厂,厂址位于迎宾路。
外国专家来常州钟表厂的车间参观
多少光阴的故事,曾让员工们引以为豪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钟表厂的产品还曾用在我国南大洋和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上。
1984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派赴南大洋和南极洲的科学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启程。远洋船离岸时间较长,携带的食品难免会腐烂变质,特别是蔬菜果品储存期限短,不宜放在冷库中,因此必须考虑采用其他保鲜措施。
1985年8月,常州钟表厂接到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的求援,要求该厂研制一种臭氧食品保鲜装置。考虑到食品保鲜有较为广泛的社会需求,常州钟表厂决定研制一种新颖的臭氧食品保鲜器,作为企业的储备产品。两个月后,由李耀祖等人研制生产的第一批LB—85型食品保鲜器共8台,交付给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使用。这批食品保鲜器曾随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到达南大洋和南极洲,它的良好性能受到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赞誉。
常州钟表厂还是全国第一个为中国香港及国外来料加工、组装电子手表的企业。1978年2月,香港中华商会会长、香港能达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庄重文一行参观常州钟表厂。参观期间,常州钟表厂与香港能达电子有限公司签订来料加工电子手表的备忘录,11月,双方签订正式合同,12月投产。1979年,受益于来料加工和发展内销电子手表,该厂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建厂以来第一次扭亏为盈。一年后,该厂全年组装电子手表表芯114万只,创汇57万美元。
作者单位:常州日报社
- 上一篇:从雅集到年会,中国人的跨年仪式感从不缺位
- 下一篇:宋代江南民间的“潮玩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