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变桑田——韩国钧的垦牧之路
韩国钧(1857-1942),字紫石,江苏海安人,民国政要,爱国志士。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省民政长、安徽省民政长、安徽巡按使、江苏省省长、江苏督军等职。晚年辞官归隐故里后,他读书编纂、兴办教育、治理水患、创办实业,始终以“有益于国计民生”为念。
1919年,韩国钧集资兴办泰源盐垦公司,亲任董事长,在东台沿海滩涂垦荒15.8万亩,植棉种粮,办学校,开小型工厂,建小型气象站,推行近代大农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根据抗日战争前统计,泰源公司年产棉花达6000担,食盐达100000担,还生产了一些粮食。公司同时还开办了部分小型工厂,其中织布机达200台;设立了一个测候所,7座大仓库,修筑了62华里的公路,架设了20多里的电话线;开办了两所小学、两所私塾,在校学生近200人。另外公司注意利用沿海草地发展畜牧业,有牛1000头,猪800头。由于生产、经商比较活跃,形成了三仓河、一仓河、新农小街等集镇。
“为盐垦事奔走至忙”
范公堤
清末民初,范公堤距离大海渐远,潮汐不至,土卤日淡,盐灶渐少,盐业走向衰落。沿海大片荡地,茅草茂盛,早已成为可开垦的土地。民国三年(1914)张謇任中华民国政府农商总长,颁布了开垦荒地和奖励植棉的条例,并于东台专设淮南垦务局。张謇率先垂范,于1901年集资在南通吕四场境内成立通海垦牧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十年成效大著。此示范作用,直接地促成了废灶兴垦,广植棉粮事业的发展。数年间,南起长江口的吕四场,北至海州的七百余里,先后成立了七十多个盐垦(垦植)公司。
张謇的成功示范,对韩国钧产生了积极影响。韩国钧于“民国八年二月十九日至掘港镇考察大豫公司垦务”,随后,韩国钧紧锣密鼓筹划成立自己的公司,他在自著《止叟年谱》中有下列记述:“四月十六日至安丰场,二十一日至三仓,二十二日至东弶,二十三日至横河,为泰源公司事也。闰七月二十三日至东台,晤知事胡为和(克之),二十九日返里。八月二十七日至安丰场,九月初五日至扬州,开泰源公司成立会。十一月二十三日赴南通,十二月初五日又至安丰。今年四至安丰,两至扬、通,为盐垦事奔走至忙。”
为盐垦事奔走至忙(止叟年谱)
韩国钧慧眼识珠,选择与马士杰合伙兴办泰源盐垦公司。马士杰,字隽卿,号疆恕,1865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较韩国钧小8岁。马曾任江苏省公署内务司司长、民政厅长、代理省长等职。后任江北竣河工程局总办、督办及江苏运河工程局财政咨议等职务。
蒋凤梧(1876-1945),字韶九,常熟人,第一届国会众议员,曾任福建省教育厅长等职,韩国钧聘其任泰源盐垦公司协理;田鲁渔(1865-1954),淮安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历任知县、知州,因在皖有垦荒经验,韩国钧请他帮助制订公司规划,指导垦植。
在扬州召开公司成立大会
扬州自古为“淮盐”总汇,经济、文化繁荣,商贾云集,韩国钧与马士杰创办的泰源盐垦公司在扬州召开成立大会,依托扬州这块宝地,发挥其名城效应。
《两准盐垦》-泰源公司概况
据存于上海图书馆的《安梁泰源盐垦公司己未九月开创立会议案》记载:“己未夏历九月十五日(1919年11月7日),安梁泰源盐垦公司就扬州事务所开创立会,到会股东三十五人。临时总理韩紫石报告筹办经过情形……;主任蒋韶九君报告收垣购地之状况……;公推马隽卿为主席(主持会议);通过章程,蒋韶九君宣读章程草案共22条,然后一条一条修改通过。”会议选举韩紫石为总理(后称董事长),蒋韶九为协理,马隽卿等为监察。丁素仍、贾果伯、王骏声、许鲁山、黄溯初、田鲁玙,均当选为董事。陈纪寅君得二百五十七权,黄镜人君得二百十八权,均当选为监察人。最后协理报告预算及工程垦务计划,股东们逐项讨论。
泰源盐垦公司股本金80万元,实收70万元。收购盐灶186副,田地158000亩,有佃农700户,人口4500人。公司涵盖东台县的安丰、梁垛两场之地,南界大赉公司,北界东兴公司,西起三仓河,东抵海滨。《清末两淮盐场一览表》显示,安丰场、梁垛场两场计有359顷沙荡、5093顷草荡。民国元年,淮南各场归并,安丰场、梁垛场合并为安梁场,泰源公司原规划地三十万亩,实领十八多万亩。经技术人员检测,除不毛地外,已生出蒿类、獐毛草及茅草的即可垦;凡地块能生长芦草的,即可植棉。其地共分六正区、五附区,土质从一二三区及一二三附区为佳,四区次之,五六区最差。
10万亩以上盐垦公司情况表
泰源公司废灶兴垦,得先收并垣产荡地,购置产权。垣商以荡地、盐灶折价入股,成为股东。按泰属放垦地价分为一元五角、一元、七角、三角四等。公司将属地划为8大区,每区分为9匡,每匡分为48土窕,每土窕一般为二十五亩,由一户领种,一户也有领种多土窕者。《两淮水利盐垦实录》(民国廿三年刊行)一书中附有“泰源公司垦地图”插图,清晰可见泰源公司垦地划分的8大区、垦地四境接壤地、河道及匡河堤岸等工程状况。
泰源公司垦地图《两准盐垦》
垦务首重水利工程
泰源盐垦公司收购场以后,当年即遭到飓风海潮的袭击,田亩尽淹,籽粒无收。张謇及时来函指出:“垦业宜计远大,不宜争目前近小之利以自病”,并建言:“若以垦业定水利第一、交通第二,水利、交通所系之河,干非五丈以外不可,支非三丈以外不可”。
泰源公司在垦务工程上,着手进行土窕田、水利建设、筑堤、开河、修路、建闸、造桥等综合规划。在公司境内首先开挖区河、匡河、排河和窕沟,区河宽30~60米不等,匡河宽15~8米,土窕沟宽3~6米。大小河沟衔接配套,既便于排涝降渍,又利于淋盐爽碱。
1920年至1921年,泰源人先后两期在安丰、梁垛两场境内筑起泰源堤,第一期筑挡潮堤(东堤、北堤);第二期筑匡堤(南堤、西堤)。筑泰源堤共动用如东、海门、山东等地民力约十五万人次,花费银圆十几万。筑成的泰源堤东起今弶港镇的南六华里经过十二灶屋(今三仓联边村一带),又到牛苴(今三仓镇双楼村五组),折向北,经官苴(今官苴村)至九中沟(今三仓、新曹农场交界处),再折向东至三区头子(今龙干河),再折向南至费大闸,再折向南直至弶港镇南边接头。后人称东堤为挡潮岸,西堤为匡堤,堤内称匡内,堤外称匡外;泰源堤南与大赉公司交界,西北与东兴公司交界,周长100多华里。1995年出版的《江苏省志·海涂开发志》89页亦有记述:“泰源盐垦公司成立于民国八年(1919年),当年即遭飓风海潮袭击,田亩尽淹。后筑堤南接大赉公司堤,北经六里舍、三区头到雀儿洋,历四处直角弯,东西大堤长10公里,顶宽8.3米,底宽16.7米,高2.7米。”挖河取土做圩堤,堤顶做路。如此则河成堤成,堤成路成,一举多得。公司在兴筑海堤后,采用植草、栽树的措施稳定堤坡、河坡,制止水土流失。
艰辛努力谋求公司发展
1922年6月15日,北洋政府任命韩国钧为江苏省省长,韩国钧谢辞,内阁总理、国务院等皆不允辞。7月5日,黄炎培、马士杰等致电韩国钧催促莅位。该电文在7月6日的《申报》上刊发:“海安韩紫老鉴,公奉长苏……,乡邦服务,义无可辞……特电速驾”。韩国钧以“乡邦服务”为己任,于闰五月二十日(7月15日)赴宁接篆就省长职,泰源盐垦公司总理事务,交由马士杰执管。
泰源盐垦公司洽记盐号工资证
泰源盐垦公司的经费拮据,始终困扰着韩国钧、马士杰。江苏省档案馆编《韩国钧朋僚函札史料选编》中,收录马士杰信函有27件,不少述及泰源公司资金短缺。1923年3月7日,马士杰致函韩国钧:“泰源累垫之款连年东挪西补,苦痛不可胜言。我公劳心省政……长此不谋归束,日积月累,前途危险,岂所堪言?”
面对公司的困境,韩国钧胸怀雄心壮志,着手妥善解决。他采取继续售地、推股的办法,将已垦熟田二万亩,售出一万亩,偿还债务三十万元;余留的一万亩,由各股东分领,每股得地百亩,各自经营,尚能勉力维持。同时,他综合规划、全面加强公司建设,拟效仿苏俄集体农庄模式进行垦植。此动议于1932年11月11日,江苏省实业厅长何梦麟等八人考察垦区后,曾与韩国钧晤商过。
1935年垦户收支情况调查
由于生产、经商比较活跃,垦区内形成了三仓河、一仓河、新农小街一些小集镇。“海安的韩紫石(国钧)等先后在东台兴办盐垦公司,东台市场顿显活跃,有游资者争相开设钱庄,到民国十三年(1924)时,东台城和安丰等大集镇的钱庄已发展到30余家。”(《江苏钱币》吉家林:《民国时期东台纸币的发行》)
韩国钧作为泰源盐垦公司的董事长,肩上还担负着黄灾救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江北运河局会办、全国水利委员会委员等诸多重任,经年累月为国为民操劳。1932年9月25日晚上,由扬赴泰,商堤工石驳岸款事,不料“倾跌,致伤面部血流满面”。1938年8月26日,黄河水患,82岁的韩国钧连日带病视察灾情,继之寒热交作,不思饮食,大呕吐,发高烧昏睡,不省人事达八小时之久。泰源公司地盘较大,事务繁杂,不少事都得董事长亲力亲为。《止叟年谱》记:(1926)“九月二十日,同马隽卿、田鲁渔至三仓垦区会议,又同周历各组,冒风雨、犯霜露,往返四五日,颇劳。”
垦区荒凉,匪患甚炽,泰源盐垦公司设立自卫警士,以防宵小之徒。警士最初称为实业警察,后规范称为实业保卫队,保障了一方平安。1938年夏,由东台弶港渔会知名人士发起建造了有三间正殿的“韩公长生祠”,并立碑录其事。
韩国钧的小儿子韩宝琨(字少石),除协助父亲管理泰源盐垦外,还致力为弶港渔会组建、训练渔民武装自卫团、渔业实业保安队等,用以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长生祠碑》文中亦有言:“少石公子,秉承庭训,奔走策划,始创为东弶渔团”。1942年,弶港人在“韩公长生祠”创办了弶港小学,新四军海防团团部也在这里成立,粟裕、陶勇、孙仲明等都曾在此指挥过战斗。弶港渔团武装人员入编新四军海防团,投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东台弶港渔俗文化
泰源盐垦公司总公司所在地位于东台县三仓河簏子苴。1944年12月至1945年9月期间,这里是苏中军区创办的苏中四专校校址,是东台第一所培养干部的高校。1945年11月至1946年8月,这里是苏皖一专区创办的利生实业社厂区,生产专供军需的毛巾、肥皂,品牌名“利生”。如今,这里是东台市天润蚕种有限公司。
当年泰源公司不少老人员,在韩国钧精神影响下,爱国爱民,总经理刘德辉为创建东台县人民医院献盐100桶,1946年土改中又主动交出所有土地,受到人民政府的表扬,并被选为东台县参议员。
作者简介:王益来,海安市人,1943年生,中学高级教师职称,2003年海安市教体局机关退休。文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