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史志 | 为什么说泗阳黄圩黄氏是名门望族?
黄圩位于洪泽湖北岸,泗阳县的东南角。明末清初,这里是一片湖滨荒地,遍地沼泽,少有人居住。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淮河大水,水漫泗州,这里成了一片浅水湖,退水时显滩。后来,在这块无主之地上,黄姓人家怎么就成为名门望族的呢?
01
“跑马圈地”让黄圩成了黄家“领地”
黄圩黄姓人家,属黄姓江夏堂之积善堂,黄姓后人奉“老四房”为一世祖,原籍徽州歙县。元末时“老四房”中老大黄肇基和老三黄宝从歙县迁居泗州,后黄宝随朱元璋起义,从师征战,多有劳绩。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招黄宝为驸马,任淮安府指挥使正留守,封镇国将军,赐尚驸马都尉,朱允炆赐驸马府,在今淮安市淮安区驸马巷。其兄弟均得到了朝廷的眷顾,老四也出仕为官。清康熙年间,四房的七世孙黄成任“乡勇总兵”,举家迁居宿迁马陵乡。十世黄廷珠、十一世黄斌、黄佩官至河营游击,从三品。因黄廷珠父子两代人治水有功,经报请朝廷,批准黄家在洪泽湖北岸“跑马圈地”。
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注,洪泽湖北岸大显新滩,黄家在新滩地实施圈地,两匹快马所到之处,以旗为界。这样,东至今淮泗河,北到新袁三号,西到今裴圩黄场,南到洪泽湖约四万亩土地,便成了黄家的“领地”。十二世候补知县黄凤衔举家族以及马陵乡众多乡邻,一同到领地生活。
咸丰十一年(1861年),黄凤衔领众人筑圩堆、掘圩河以御捻军,此地开始有了自己的名字——黄家圩,简称“黄圩”。不久,黄家在圩里兴集市、在河边建码头,还建立了一支私人武装,这样,黄家集地主、集主、河主与兵主于一身,黄圩成为黄家的“独立王国”。
02
黄家世代为官,武官居多
据《黄氏族谱》记录,清朝到民国期间,黄氏历代先祖的官职如下(一世祖到七世祖的信息遗失):
八世黄以龙:诰封昭武都尉(武散官名,正四品);
九世黄世忠:诰封昭武都尉;
十世黄廷珠:号铁珊,历任淮扬镇标尽先把总、里河营千总、守备加赏戴蓝翎调署淮扬游击,从三品。诰封昭武都尉;
十一世黄斌:字质菴,号双允,附贡生,历任淮扬标尽先把总、外河营千总、守备、淮徐游击,从三品。诰封宣武都尉;
十一世黄佩:字兰渠,历任淮扬镇标尽先把总、外河营千总、守备、淮扬府游击,从三品。诰封宣武都尉;
十一世黄宣:字哲夫,候补道;
十一世黄戊:字稼田,候补知县,蒙恩叙用加同知衔,赏戴花翎特授合肥县知县、安徽六安州知州,诰封奉政大夫;
十一世黄晋:字书堂,尽先守备;
十二世黄凤衔:字伯皋,候补知县;
十三世黄锐章:字进先,尽先守备;
十四世黄永梁:字天民,任国民革命军第37军先遣队第1团团长,民国17年供职淮北缉私水师2大队队长,民国21年迁任88师副官处处长,接任江苏水面省公安第4区第16大队大队长;
十五世黄樵:江苏省松江警备保安司令。
由上可见,黄家历代几乎都有官府中人,在黄淮这片大地上,可谓是显赫家庭了。
03
黄家史上的重要人物
从清嘉庆年间起,黄廷珠先后和其三个儿子成为朝廷命官,本文着重介绍黄廷珠及其长子黄斌、二子黄佩、四子黄戊四人的为官经历。
黄廷珠(1767—1830),清江宿迁人,字殿光,起行伍,嘉庆、道光间两任里河守备。长于治水,黄河多次决口,廷珠泄堵并用,处置得当,又筑石坝,遂多年无决溃之患。
▲《黄氏族谱》中对黄廷珠与黄斌的记载(1936年版)
守备为正五品武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黄廷珠修惠济闸石坝,光绪《清河县志·卷五》载:“惠济闸在县治西北三里,惠济祠前,扼清黄交汇之冲。”此石坝是惠济闸工程的终极技术升级版,代表了清代河工砌筑技艺的巅峰。
道光二年(1822年),黄廷珠因缉拿朝廷要犯有功,升补淮扬河营游击,从三品。道光三年,宿迁马陵山麓、城北玉虚观前,建钟吾书院,“黄廷珠捐银三百两”(同治年《宿迁县志》)。
道光四年(1824年)十一月十二日,洪泽湖大堤决口6处,造成严重灾难,“游击黄廷珠俱摘去顶戴”(《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六年九月二十四日,万承紫(周恩来总理的外曾祖父)被琦善参劾罢官,“内阁奉上谕:琦善等奏参河员办工不力,请分别降革等语,所奏是,南河淮扬河营游击黄廷珠办事迟钝,著以守备降补”(《道光朝上谕档》)。万承紫一案,让黄廷珠降职成为候补守备。次年,黄廷珠因“帮抢险工”有功,朝廷恢复其官职,赏还顶戴。
黄廷珠任职情况(《道光朝上谕档》)
黄斌(1793—1851),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捐纳东河县丞,道光三年(1823年)任荥泽主簿。道光七年(1827年),在上任通判之时,因目疾辞官,后定居清江(今淮安市)。道光十年(1830年),复出任淮扬镇标尽先把总,后历任外河营千总、外河上营守备,钦加都司衔。道光二十四年,署理淮徐游击,从三品武职。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任两江总督的周天爵在淮安任职,因“酷吏”形象让同僚不满,加之用人不察等原因,而受到御史第二次弹劾。同年9月,周称病向钦差大臣耆英自请免职,得旨以二品顶戴辞休。恰这时周母去世,淮安官员无人敢相助,唯黄斌仗义资助料理了周母的后事。数年后周天爵再次得到重用,任兵部侍郎。道光二十一年,因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朝廷将林则徐遣戍新疆伊犁。他在途经河南时,接旨治理祥符县(今开封市辖区)黄河水患。林则徐致信黄斌,请教治河方略。黄斌在回信中提出建议十多条,均被林则徐采用,效果卓著。
黄斌与周天爵、林则徐交往的部分内容(光绪《清河县志》)
二子黄佩,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淮徐河营游击。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四子黄戊代理安徽六安州知州,道光二十九年“修西门八丈六尺”。对此,《黄氏族谱》和《六安州志》均有记录。
▲《六安州志》和《黄氏族谱》对黄戊的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黄氏后人英才辈出,十七世孙黄伟就是杰出代表。他作为中国航天航空界的专家、博士,为国家新型飞机的研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介绍
汪克林 泗阳人,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学语文教师。编写乡镇史书类图书5本,在全国、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作品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