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淮安 | 文艺战士芦芒与《解放两淮重镇淮安城》速写画
提到芦芒,许多人也许不太熟悉,但如果提到电影《铁道游击队》中那首脍炙人口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没错,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芦芒。
创作中的芦芒
我是从作家王小鹰(芦芒的女儿)的长篇散文中知道芦芒的。2015年,上海《收获》杂志第二期刊登了作家王小鹰的长篇纪实散文《苏北行》,文章以游记形式,记录她在一个秋后,带着移居海外的妹妹,来淮安和盐城寻访其父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王小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重走这段路,出发点就是寻找当年苏北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苏北行》文章中有一幅《解放两淮重镇淮安城》速写画插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画面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了黑黢黢的城墙,城墙上还隐约可见被子弹打过的弹孔,城门两旁,老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子弟兵凯旋……这就是芦芒参加淮城解放战斗胜利后,于1945年9月坐在城墙上画的一幅速写。
由这张速写画,我不禁想起了张爱萍将军于1945年从里运河西岸拍摄的淮安庆成门的珍贵照片,从那张照片来看,庆成门的城楼经历了抗战中火的洗礼,尽管部分护城墙坍塌,城楼隔扇零落,但重檐城楼、城门洞及瓮城轮廓清晰可见。
我在心里琢磨,芦芒当年坐在硝烟还未散尽的城头废墟上,用木炭笔如实记录下淮安人民热烈迎接子弟兵进城的盛况,会不会就在庆成门?作家王小鹰在文章中也没有交代,但王小鹰曾在接受采访谈创作体会时说:“我出生在苏北淮安,很小的时候离开,再也没回去过。为了这个写作,我回去过一趟,我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生的,我也没找到。好不容易在淮安找到一段保留下来的城墙,城墙砖上有点坑坑洼洼,我就想,这是不是当年的弹孔?”
张爱萍将军所拍摄的淮安庆成门照片
王小鹰所说的保留下来的这段断壁残垣的城墙也不知道在淮安什么地方。我曾在《解放日报》上看到过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同志撰写的《新四军部队里的上海美术工作者》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1945年9月22日,新四军解放淮安那天,从上海来的美术工作者,在激昂的冲锋号中,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和战士们一起登上城墙,冲进城里。在淮安城墙上,他们并排用七架攻城云梯绘制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气象雄伟的画像引来众多百姓围观、赞叹,运河上的行船和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对新四军后续解放其它城市起了很大作用。”如果在运河上行船都能看到,肯定说的就是庆成门。
芦芒究竟在哪座城头创作这幅速写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速写画,见证了淮安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统治七年之久,终于获得解放的盛况。这幅画在巴掌大(只有15×12厘米大小)的粗粝纸上的速写,题目为《解放两淮重镇淮安城》,说明芦芒见证了“两淮”解放的历史。
这幅幸运地被保存下来的速写,后来被收进了《芦芒画集》中。封面烫金的《芦芒画集》四个字是张爱萍将军亲自题写,芦芒的老上级李一氓和王兰西亲自为画册作序。序中有一段话让人感触颇深:“……当年抗日战争中革命军民战斗生活的真实场景,都一一记载在芦芒同志的笔下。其实芦芒同志也是这些活画面中的一员,他所画的不仅是他所看到的,而且有些也正是他所做的;他不仅在画别人,而且甚至可以说有时也在画他自己,创作与生活结合得那样紧密,几乎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这些作品既是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美术珍品,也是一卷卷感人肺腑的革命历史回忆录……”
《芦芒画集》封面
芦芒既是一名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抗日战士。王小鹰在《苏北行》中写道:解放淮安战斗打响之前,他写下血书要求加入敢死队。他和战士们一起冲锋,冒着密集的炮火,攀着竹梯登上了淮安城头。战斗胜利后,他就坐在硝烟还未散尽的废墟上,用木炭笔如实记录下淮安人民热烈迎接子弟兵进城的盛况。
作家王小鹰是芦芒和王庄霄的女儿。芦芒原名李衍华,字福荣,又名李洵,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美术家。王庄霄是新四军老战士,曾参与了著名的“九江保卫战”。皖南事变后,芦芒和王庄霄都随部队到苏北,在淮安和盐城工作和战斗过。王庄霄曾任中共淮安县委书记,积极发动地方群众,筹备军粮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7年底,正值国民党向我苏北根据地开展大规模“围剿”进攻,当时淮安失守。就在这时,王庄霄即将临产,组织上找了一名船工,派一名警卫员,让他们乘船到芦苇荡中隐蔽起来,作家王小鹰就是在苏北芦苇荡中的一只小船上出生的。
芦芒的女儿王小鹰
1979年,59岁的芦芒因脑出血病逝。女儿王小鹰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在一只铁盒中发现了那些从战争年代的炮火中幸存下来,保存了将近四十年之久的素描、速写和木刻(画)。王小鹰说,它们大都只有巴掌大小,纸页都已泛黄发脆。然而那笔触,那线条却仍是遒劲生动,膨胀着激情和蓬勃的生命力。这些都是芦芒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背着粗帆布画夹,在行军的马背上,在激战后的弹坑旁,在宿营的老百姓的草屋中,稍有空暇用手指般长短的炭笔画成的,得以保存下来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
经王小鹰的奔走努力,1984年正式出版的《芦芒画集》收录了芦芒的这些素描和速写,其中就有《解放两淮重镇淮安城》这幅速写画。
这幅速写画不仅是芦芒艺术才华的见证,更是那段烽火连天岁月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历史缩影。它不仅记录了淮安城的解放,也见证了淮安人民对子弟兵深切的期盼与热爱。这幅速写画的存在,是对那段历史的最好铭记,也是对芦芒这位文艺战士的最好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