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犹如凤点头
雨水节气过后,雨量逐渐增多起来。江南春雨开始滋润万物,日光温暖,田野青青,春江水暖,一幅早春的景象。对于农民来说,一滴雨水,一年命运。桃红柳绿,梨花开始绽放。
早就听说,苏州树山村的梨花有一千多亩,每年梨花盛开的季节,树山村便迎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最是一年春好处”的美丽盛景。远远望去,琼芳遍野,铺天盖地,雪白的梨花就像是层层的波浪,闪着银光,跳跃着,舞动着,醒目而自然。清风吹过,不时就闻到了淡淡的清香。走近一看,那高高低低缀满白花的梨树,犹如连绵起伏的雪山,颇为壮观。这些梨树,有的又高又大,花朵洁白,仿佛一顶被雪覆盖的大伞;有的树梢比其他的高出一大截,花也开得又浓又密,好似终年积雪的山峰。在雪白的梨花中,树枝上,一个个嫩绿色的叶芽正在悄悄地钻出来。好像山上的“雪”正在融化。树下的小河沟里清水潺潺,像雪山下的涓涓细流。
赶上梨花盛开的时节来到树山已是幸运,如果正巧赶上村民采茶,那又可大饱眼福了。
看采茶,就像看一场优雅的舞蹈,是一种享受。采茶一般以女性居多,只见玉手轻捻,指若兰花,拇指和食指轻轻掐下刚长出的嫩芽,旋即放入篮中,动作轻柔而迅捷,如蜻蜓点水、粉蝶拂花。随着身体从左到右的款款转动,篮子也渐渐被一片片鲜嫩的叶芽填满,同时另一只手则自然优美地呈曲臂提篮状。其间,适时地穿插美女梳头、怀中抱月等动作。各个动作衔接流畅、进退有度、行云流水,在快慢有序中体现舒展而自然的意境。
有一出越剧,反映的即是采茶生活,一群年青姑娘一边做着采茶动作,一边唱道:
姐姐呀,采茶好比凤点头,
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
采了一筐又一筐,
采来的茶叶扑鼻香。
歌声动听,动作柔美。姑娘们背篓采茶,俏影丽容赛过了盛开的梨花。笑语绵甜惊动了山上的鸟儿,鸟儿飞了一转后,重又回到枝头,它们也要听姑娘们的采茶歌呢。欢歌纵情破雾纱,艳唇云鬟接朝霞,红颊褶衣迎晓日,纤手筛取嫩叶花。
在树山村的大石坞茶林中,虽然没有那些越剧演员,但采茶的美,也毫不逊色于越剧演员的表演。采茶姑娘的一双手,上下飞舞,颇像娇凤频频点头,鱼儿泼剌剌跃出水面,很优美,很养眼。采茶的美,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一个“茶”字,上面是“草”,下面是“木”,人在草木之间便是茶了,多么形象。在树山村,除了“巧手翻飞忙采摘,晨露薄汗湿云髻”的采茶美景,还有弥漫在空气中的茶树清香,可浸透你的衣袂。
无论是在近处观察,或是站在半山腰的高处俯视,满眼都是绿色,深的、浅的、静的、动的,那些采茶姑娘早已把这山装点得生机勃勃了。当第一缕阳光照射过来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更加鲜活起来。再看看那些点缀其间的农舍,粉墙黛瓦,恰到好处。现在呈现的是树山之境,却如同仙境了,仿佛是在梦中,似乎又是那么缥缈得不真切。这就是树山村的自然,树山村的境界,游人都被这仙境般的境地迷住了。
航拍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风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
放眼望去,山、雾、村庄、青布蓝花的头巾组成了立体的层次分明的树山美景。雾缠绕在山的腰间,或集聚成团,或慢慢散去,村庄在雾的包裹下若隐若现。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雾全部散去,眼前豁然开朗,如同展开了一幅画卷,山、村、树、茶、人都在同一张画卷里面,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树山村把这里的茶命名为“云泉茶”,因为大石山有云泉。“山上水自石上泻纳小池,虽山下居民,不以操罂为远者,盖亦泉水之美也。”(〔明〕《阳山志》)有这样好的水浇灌茶树,其茶自然不会差。更兼山地土壤富含硒、钙、铁、锌等人体健康所必须的元素,因此,茶质更加出众。
其实紧靠着树山村南边的大阳山曾经出产过颇有名的阳山龙湫茶、文殊茶,但因为数量太少,经过岁月的淘汰,龙湫茶、文殊茶早已湮灭了。而树山村的云泉茶却因为不断改良,杨梅穿插种植,梨树熏陶,所以茶香特别浓郁,芽肥匀整,色泽嫩绿,回味醇爽,品质日益提升,产量大大提高。树山村也被列为“全国茶叶科技示范基地”。这几年,树山村利用云泉茶的高品质,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村民们的收入也日益丰厚,山坡披上了整齐的绿装,昔日的菜园也变成了茶园,村民们种茶的积极性是挡也挡不住。
赏梨花,看采茶。面对日渐增多的游客,村民们的生活也在一天天提高,村级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村民知道了土地的重要性,视土地为聚宝盆,绿色农业的概念已悄然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青山巍巍,草木葱茏,花香蝶自来。树山村盛开的梨花吸引了很多人扶老携幼慕名而来,不知道那些看惯了高楼大厦的城里人会不会迷醉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花海里。
(作者简介:顾小平,笔名顾苏,三级文学创作,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