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美食

传承 300 年获评 “江苏老字号”,邳州这家酱醋厂的故事何止传奇?

2025-10-20    

在大众的美食江湖里,徐州继林酱醋食品有限公司堪称一位不容小觑的“调味高手”。从酿造豆抽油到食醋,从豆制品到甜面酱,从八宝菜到食用植物油,每一款都身怀绝技,能瞬间让菜肴“脱胎换骨”。


IMG_256

IMG_257


你是否也好奇这些“继林牌”调味品究竟有多大魅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01继林酱醋:源自300多年前的“双祥酱园店”


徐州继林酱醋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由“双祥酱园店”逐步演变而来。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山西葛氏家人迁徙时,携带自家创立的“双祥酱园店”木质刻制门牌,来到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洪福山下,以经营酱园为生,此后便一直沿用祖传的“双祥酱园店”店号与门牌。


IMG_259


1955年公私合营后,“邳城双祥酱园店”正式成立,原“双祥酱园店” 的木质门牌由葛玉光收藏,后传与其徒弟陈志明,陈志明又传予徒弟李继林。1958年6月,该酱园店更名为“邳城供销社酱园店”,并继续沿用“双祥”牌商标。


1986年,邳城酱园店改制,原“双祥酱园店”第三代传承人李继林接手并接续传承生产经营,厂名随之更改为“邳县邳城继林酱醋厂”。2001年2月8日,厂名正式变更为“徐州继林酱醋食品有限公司”,门牌仍沿用“双祥酱园店”。


IMG_260


02康熙御赐“贡菜”的前世今生


酱园店最拿手的酱菜就是八宝菜,传说明英宗正统三年八月(1438年),邳州连降大雨,致使腌制酱菜及一些坚果被泡,葛氏后人将腌制的蔬菜捞出控水浸泡,切丝洗净后榨干水分,为其不腐霉变,将其装入布袋放入酱缸中保存,由于受灾严重,酱菜之多,致使布袋不足,葛氏家人就把大头菜、黄瓜、豆角、辣椒、海带、莴苣、藕、鹿角、花生仁、杏仁、核桃仁等多种酱菜及坚果混合分层装进布袋入酱缸保存。因灾情严重,酱菜销量骤减,混合装的酱菜至年底才取出售卖。由于酱制时间长,一部分酱菜及坚果分离不出,葛氏一后人因近视而其做事又马虎,将这些挑下的混合菜倒入存有半缸豆抽油的缸中,直到半月后父亲外出归来后,问其父亲该如何处理这些混合的酱菜,父亲打开缸盖观之,突然扑鼻的香气涌出,随之看到缸里酱菜油亮,尝之清脆可口,鲜甜适中,隨即召集家人品尝,都赞不绝口。


IMG_262

邳州八宝菜


IMG_263

邳县街道老照片


因为马虎误将酱菜和白糖放入豆抽油里酱制,成就了清脆可口的混合型酱菜——“响菜”,后经几代人的改进,定名为“八宝菜”,八宝菜咸甜适中、色泽鲜艳、脆嫩响口,当地百姓一直称之为“响菜”。


IMG_264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康熙皇帝沿运河南巡,途经江苏邳州时品尝“八宝菜”,连连称赞“下饭、好吃”,后八宝菜便被选为皇宫“贡菜”,又称“御八珍”“贡菜八珍”,因此,其美名也随之传遍苏北、鲁南和京城。


IMG_265

酱园职工


据邳州谭氏后人述,祖上谭肇绪(乡耆)与监生胡永年,参加乾隆帝与嘉庆元年(1796年),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的“千叟宴”上,二人品尝到家乡进贡而来的八宝菜。


八宝菜制作的第一代传承人为葛玉光(1870~1964),他在传承前辈葛氏“八宝御贡菜”的手工作坊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并固化了“贡菜”制作技艺。其原料均为邳城本土特产,包括大头菜、黄瓜、豆角、莴苣、生姜、辣椒、杏仁、花生米、石菜花及少许白糖等。


IMG_266

工人在包装八宝菜


八宝菜的制作极为考究:传承人需凭借精湛的片、切等刀功技艺,将原料分别切成丁、丝、条、块等形状;后续还要经过择、洗、腌、揉、搓、泡、榨、调、灌汁等50多种繁杂工序,历经数月才可完成。再经精心调拌,最终形成咸、辣、甜、酱、香五味俱全的独特风味;同时,通过多道特色工序的精细处理,使原料保留红、黄、绿、酱、青的天然本色,既保持了八宝菜软、绵、生、脆与微辣微甜的经典口感,又实现“常吃常鲜”,彰显“贡菜”百年不变的品质特质。


IMG_267

厂区内的酱缸


03古法新酿:铸就“江苏老子号” 品牌


2024年4月3日,《新华日报》发布第三批“江苏老字号”名录,徐州继林酱醋食品有限公司位列其中。作为开办历史悠久的企业,其传承至今已逾300 年。


IMG_269


公司采用“传承古法酿造的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模式,对世代相传的手工酿制技艺进行规范升级:以大缸天然晒制、日晒夜露的传统方式,历经数月发酵而成。打开缸盖时,一股浓郁香气扑面而来,其产品兼具酱香浓郁、色泽棕红、味道鲜美的优良品质。目前,公司产品主要涵盖6大类50余种传统优质系列调味品,包括酿造酱油(俗称“豆抽油”)、酿造食醋、豆制品(如腐乳)、各类酱品(黄豆酱、甜面酱、豆瓣酱等)、蔬菜制品(八宝菜、酱腌菜等)及食用植物油(如香油)。


IMG_270


多年来,公司及产品屡获殊荣:


2004年,公司被徐州市政协文史委授予“百年老厂”称号,同年,旗下“玉忠”牌豆抽油被评为“徐州市名牌产品”;

2006年,“玉忠”“继林”牌豆抽油、八宝菜被邳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邳州市首批十大旅游食品”;

2007年,“玉忠”“继林”商标被授予“徐州市知名商标” 称号;

2008年3月,通过了ISO900l-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2月,通过lSO22000-2005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玉忠”“继林”牌产品先后被获评江苏省“消费者欢迎产品”“消费者满意产品”“用户质量满意产品”;

2011年12月,“玉忠”“继林”牌豆抽油被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江苏省质量信用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

2012年,“继林”牌获“江苏省著名商标”称号,同时被评为“江苏省用户信得过产品”;

2013年11月8日,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完成挂牌(挂牌主体对应 “继林” 品牌相关资产);

2014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频道对公司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2017年12月,“玉忠”牌酿造酱油被江苏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

2018年10月,被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确认为“农业版权挂牌企业”;

2022年,“继林八宝菜制作技艺”被徐州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录;同年12月,李继林被认定为“徐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项目:继林八宝菜制作技艺)。

2023年,依托“继林八宝菜制作技艺”设立的传承工坊,被认定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


作者:张法民

IMG_274


张法民,男,笔名星火。江苏省邳州市人,中共党员。1980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徐州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播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言论等2000余篇,有的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现为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理事、《邳州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大运河》杂志顾问。


来源:邳州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