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轮与金陵军械所的创办
1769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则由徐寿、徐建寅父子制造。
徐寿(1818~1884)无锡人,徐建寅(1845~1901)系徐寿次子,父子俩为中国近代造船、造舰、造蒸汽机和军事工业的奠基人。
1863年元月(清同治二年十二月),徐寿、徐建寅等在安庆军械所建成了一艘木质暗轮小船,船长三丈,单缸卧式双作用旋转式低压蒸汽机。
1864年7月,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是年9月,曾国藩幕府迁往南京。随后,徐寿父子到达南京,抵宁之际,他们一度住在曾国藩的公馆里。不久,徐寿父子创建江宁机器局。“曾国藩先后于安庆、江宁设机器局,皆予其事。”徐寿父子着手建造比在安庆规模更大的轮船。徐寿、华蘅芳、徐建寅还参与江宁机器局扩充为金陵军械所。他们在金陵军械所继续建造的该艘轮船,是中国最早自行设计建造的蒸汽机轮船。
1865年,曾国藩奉命去北方平乱,他在离开南京时,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制造轮船,全部费用由他个人承担,先后出白银8000两。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1865年4月,蒸汽机轮船终于建成。
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轮船上配置的蒸汽机系中国自制的第一台工业用高压蒸汽机。明轮蒸汽机船的建成,正值金陵军械所盛期。
1865年9月19日,李鸿章以金陵军械所组建扩大为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8月,金陵机器制造局部分厂房竣工。是年秋天,徐寿、徐建寅离开金陵机器制造局,奉调上海江南制造局,皆参与该局的创办。徐寿任委员,总理局务。此后,徐寿、徐建寅在沪局皆任提调之职。
1866年12月苏州洋炮局移入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4月,南京举行了中外记者参加的蒸汽机轮船的首航仪式。此时,曾国藩不在南京,遂由其长子曾纪泽主持仪式。首航时,曾国藩的两个儿子在船上。
当曾纪泽去北方省父时,这艘轮船将他的座船拖至高邮,他对轮船的性能甚为满意,遂将轮船命名为“黄鹄”号并书写船名,用金字镌刻于明轮两弦座舱上。
这艘轮船在扬子江试航时,在不到14小时内,逆水行驶225里,返回时,顺水行驶仅用8小时。“黄鹄”号轮排水量25吨,船长55华尺,高压引擎,单汽缸,倾斜式装置,直径1华尺,长2英尺(1英尺=0.3048米);主轴长14英尺。直径2.4英寸,锅炉长11英尺,直径2英尺6英寸;锅炉管49根,每根长8英尺,直径2英寸,船舱俱在主轴之后,机器几乎占船体之前半。
“黄鹄”轮的建造成功,轰动全国上下,徐寿父子博得了极大的声誉。朝廷曾颁发徐寿一块“天下第一巧匠”的匾额。但徐寿认为自己的技术是向西方学习来的,不能称为“天下第一巧匠”,因而没有悬挂,也没有以此炫耀。
《清史稿・徐寿传》:“咸丰十一年,从大学士曾国藩军,先后于安庆、江宁设机器局,皆予其事。”“寿与蘅芳及吴嘉廉、龚芸棠试造木质轮船,推求动理,测算汽机,蘅芳之力为多;造器置机,皆出寿手制,不假西人,数年而成。长五十余尺,每一时能行四十余里,名之曰黄鹄。国藩激赏之,……既而设制造局与上海,百事草创。寿于船炮枪弹多发明,……。”
据《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徐寿年谱》记载:
同治三年甲子(1864)47岁。
六月,湘军攻克金陵(南京)。曾国藩曾乘安庆小火轮赴金陵。
九月,曾国藩移署金陵。随后其幕僚陆续分批赴金陵。
十月,“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已在金陵,创建金陵军械所,继续进行轮船放大建造工程。……”
《锡金四哲事实汇存・上学部公呈》:“领金陵军械所事,与无锡徐寿绘成图样,自造“黄鹄”号轮船一艘,……”
《锡金四哲事实汇存・故运同衔……华蘅芳事略》:“咸丰十一年,曾文正公驻师安庆,以故员与徐寿‘研精器数,博涉多通’,同荐于朝。……故员遂与徐寿同至安庆,历管安庆金陵军械所事。”
两淮盐运使丁日昌致函曾国藩(同治五年正月二十八日)称:“近见委员徐寿比所制轮船,巧不及洋人,而结实过之。细询颠末,始知并未丝毫假手机器,全系凭空结撰而成者。摩挲之余,喜不自胜。上海自造华匠,皆未臻此境界。此数人者,当宝贵成就之,助中国中兴之转机,若各厂匠人皆能相观而如徐寿之别开生面,则始而人力不必假手外人,继而煤炭、五金并可取材于中土,斯不负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一片苦衷矣。……”
从此函的时间可以断言,“黄鹄”号轮船建于同治四年。
1868年8月31日、1868年9月5日,英文《字林西报》先后刊登“黄鹄”轮的有关报导,包括“黄鹄”轮蒸汽机的结构、性能及技术数据以及制造过程。后者文章,称赞“黄鹄”轮船的建成,是“显示了中国人具有机器天才的惊人实例。”
然而,该文章的结尾采用了中国和俄国同样建造第一艘蒸汽机轮船不同的遭遇。文章对比了俄国建造的第一艘快艇“小祖宗”号。1724年,俄国彼得大帝把“小祖宗”号作为俄国海军的开端,在克朗斯塔得为它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直到今天,这艘小快艇仍受到俄国人民的尊重,作为重要纪念物受到珍惜和保护。再看中国制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1867年,它被驶往上海,转交给江南制造局,从此就搁置在码头附近,再也无人过问,一天天破损下去,这时已是千疮百孔,机件几乎已全部腐蚀,船体残缺不全,船舱多处漏水,涨潮时它几乎完全浸没在水中。作者惋惜地说:就目前状况来看,几个月后,将再也见不到“黄鹄”号了。
蒸汽轮船建造成功,表明了中国手工业作坊式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转变,机器生产是近代工业的主要标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机器生产从金陵军械所开始。
(责任编辑 尤 岩)
- 上一篇:其曲弥高 其和弥寡
- 下一篇: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