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雕画镌奇葩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古城和古镇,河道纵横,舟楫泛波。众多的河道上,石桥、石驳岸和石码头(石河埠)堪称“水上石构三宝”。其实,人们容易忽视的是:水上还有第四宝――浮雕在岸壁的缆船石。这些石雕小品,镌刻出一条生动的水巷风情雕廊。
缆船石,又称船缆石、系缆石、船扣,甪直船民称为“牛鼻子”,黎里船民则称为“象鼻眼”。缆船石通常建在河埠两侧的驳岸上,便于船只系缆泊岸。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最初,船只靠岸时,船民随手将缆绳往树上一拴。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集镇兴起,航运繁忙。因为河道泥岸容易被船只撞塌,改砌为坚固的石驳岸。为了方便船只停靠,聪明的石匠便在垂直的驳岸上,每隔一定距离凿洞穿孔。于是,缆船石便应运而生。其功能除了便于船只系缆泊岸,还兼有测量水位和预报水灾的作用。同时,还能美化河道。许多江南水乡古镇,如吴江的黎里、同里,昆山的周庄、锦溪,都有数量不等的缆船石。苏州古城平江河上,至今仍保存着一些缆船石。吴中区的�f直古镇,最多时有1000余个缆船石,可惜现在仅存50余个。据黎里柳亚子纪念馆馆长李海珉考证,黎里古镇至今尚有缆船石254个,在江南古镇中独占鳌头。
缆船石的材质,与驳岸材质相同。明代中期以前曾经采用青石,明代晚期则大量使用花岗石。因其产地以木渎金山为最,故俗称“金山石”。金山石的质地比青石硬,坚固耐用。镌刻时,石匠站在船头,面对驳岸进行操作。不同于陆地操作,在船上操作容易受水流晃动影响,特别是刮大风或其它船只经过时。稍不留神,作品细部便会受损变形。技艺精湛的高手,能运用“软硬劲”恰到好处地把握。石匠使用的工具,主要有各种规格的凿子和钐子。雕刻手法有平雕(线雕)、浮雕(浅浮雕、高浮雕)。穿缆绳的孔洞,则采用透雕。
在制式上,缆船石堪称丰富多彩。从表面分,可分为简单浅刻的平面式、复杂深雕的凸面式;从方向分,可分为横排式和竖立式。从缆船石所处的位置分,一般分为立柱式、洞孔式。立柱式一般建在河沿上,利用现成的栏杆石柱。它通常不加雕饰,少数雕凿简单花纹。洞孔式在陡直的驳岸上特意雕琢而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缆船石。这些精美的石雕艺术品,是香山帮石雕文化的结晶,石雕小品中的一朵奇葩。
缆船石的图案造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型到组合型,可谓丰富多彩。种类大致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器物类、民间故事类和综合类。植物类的,传统的有莲花、双桃、石榴、对桔、灵芝、蕉叶等。桃子象征高寿(寿桃),桔子谐音“吉”,祈盼吉祥。成双结对雕琢,象征“双喜临门”。石榴因为多子,喻意“多子多福”。
动物类的缆船石,取材广泛。有蝙蝠、蛟龙、立鹤、河蚌、梅花鹿等。犀角、象鼻、猫眼等图案截取动物身上的局部,以小见大。蝙蝠谐音“福”,是传统的吉祥图案。立鹤是高寿的象征。鹿喻意“快乐”。犀角即犀牛角,是一种名贵药材,象征“心有灵犀一点通”。黎里镇的犀角缆船石最多,有单犀和双犀,有直犀和弯犀,大多腰缠彩带,有飘飘欲仙的灵动感。吴江盛泽和黎里的“蚕宝宝”缆船石,体现了丝绸之乡的地方特色。
器物类的缆船石,洋洋大观。传统的吉祥物有如意、定胜、双钱、金锭等。铁锚则体现了江南水乡航运特色。黎里镇上的“如意”缆船石,蔚为壮观。其品种或拟人或拟物,有舞女型、童子面、狐面、猫面、河蚌型、蚕宝宝型等。驳岸上“如意”连续出现,称为“事事如意”。如意腰缠彩带,谐音为“万代(带)如意”。吴江八坼河道上排列的九个如意,取材于《诗经?天保》,祈祷人如月、如日、如山、如川、如岗、如陵、如阜、如石、如松柏,集中了对人生幸福生活的祝颂。黎里河道上的“五色旗”缆船石,在“文革”中能够逃过一劫,实属幸运。
传统民间故事和道教文化,取之不绝。狮子滚绣球、刘海戏金蟾的典故,脍炙人口。道教的八仙,可用他们所持的法器来表示,称为“暗八仙”。吴江黎里的八仙缆船石,堪称经典。其图案分别为:吕洞宾的宝剑、张果老的鱼鼓、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小扇、韩湘子的紫箫、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花篮,以及曹国舅的宝版。八件法器,可谓八仙缆船石的八个“样板戏”。
由两种以上器物(植物、动物)组合而成的综合型图案,更是缆船石的“经典之作”,最能体现民俗文化讨口彩的祈福主题。据李海珉介绍,黎里镇上有一个缆船石,葫芦上方有一只飞翔的蝙蝠。此石在驳岸上的位置特别高,可以起水位报警作用。如果水位低于蝙蝠,人们喜笑颜开庆丰年。如果水位低于葫芦,就会出现旱情。如果水位淹没了蝙蝠,那就会发生水灾“没福”了。黎里的缆船石,还雕凿出“读书出仕”的科举主题。毛笔和定胜组合,或金锭和如意组合,寓意“必定如意”。一个花瓶内插三支戟,谐音为“平升三级”。一个花瓶上组合猴子和蜜蜂,谐音“平升封侯”。一个如意上蹲一头梅花鹿,谐音“如意得禄”。读书人坐船赶考,看到这一幅幅讨口彩的“封侯图”,自然欢喜在心。船家,自然也少不了意外的赏钱。
缆船石是能工巧匠创作的民间艺术瑰宝,更是吴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奇葩。它们有着浓郁的地方民俗色彩,积淀了深厚的水乡文化底蕴,寄托了市井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企盼。缆船石是镌刻在水巷长廊中的一幅幅立体画,浮雕的一首首立体诗。
- 上一篇:“海门县学”考述
- 下一篇:《富春山居图》的传奇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