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方士徐福与日本社会文明的演进
2000多年前,秦代(前221—前206)赣榆方士徐福(即徐巿),受秦始皇之命,为求神山仙药长生不老而泛海东渡,抵达日本列岛。“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史记》),开创海上丝绸之路。徐福一行向日本列岛的土著民族传播稻作、文字、医药、纺织、和合等文化和技术,使日本列岛由绳纹时代突进到弥生时代。特别是他们带去的古籍和汉字,为日本民族文字的形成提供了启示和“假借”;他们以和平的方式进入异国他乡,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很快融入当地民族,为中日友好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著名徐福研究专家张良群先生近半个世纪研究徐福文化成就卓著,他说:“徐福东渡日本,使日本从刀耕火种的绳纹时代快速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弥生时代,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他也得到了日本人民的尊崇和怀念。”
“司农耕神”:传播稻作文化
在日本的佐贺平原,至今仍把徐福作为水稻之神供奉于金立神社,日本的其他地区也都奉徐福为“司农耕神”,世世代代供奉祭拜。正如日本徐福研究专家内藤大典先生所说:“作为弥生救世主的徐福的最大功绩,就是带来了弥生水稻的耕作成功。”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全国考古发现多处8000年前的水稻农业遗址。1973年,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的稻谷堆积,稻谷、稻秆、稻叶、稻壳交相叠压,最厚处达1米以上。经专家鉴定,此稻谷主要是人工栽培的稻谷(有籼稻,有粳稻),其中也有采集来的野生稻谷,距今约有7000年之久。继河姆渡之后,考古学者又在湖南省澧县彭头山距今约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层位中发现了碳化米水稻谷粒、稻谷。这些都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最早起源地之一。水稻种植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业革命”,它让人们有能力获得相对稳定和丰富的生活资料,为人口繁衍生息提供了坚实物质支撑。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在徐福故里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徐福村
在距徐福故里连云港市赣榆区徐福村约60多公里的东海县焦庄古遗址,出土了距今3000多年的栽培稻谷。在离徐福村仅七八公里的赣榆区盐仓城商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碳化稻米。连云港市云台山上曾被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人员发现并采集过野生稻种。这些都证明,徐福故里所在地海州湾地区作为稻作农耕区的历史非常久远。
日本佐贺大学育种学教授佐野喜久生通过长期对碳化米的日中对比调查发现,佐贺平原弥生稻米的故乡就在东海县焦庄古遗址。这一调查结果得到中日学界的充分肯定。徐福东渡时期与日本列岛水稻的发展期高度吻合,是历史的必然。他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五谷种种百工而行”东渡日本,所带“五谷”除有充饥粮食之外,必有用于再生产的稻种。而“百工”之中,必有掌握水稻种植之人。徐福带去的稻作农耕技术,加快了日本水稻耕作的发展,促使日本由落后的以采集经济为主,向农耕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文字之神”:传播汉字文化
日本徐福会理事长、作家饭野孝宥在《弥生的日轮》一书引《富士古文书》中称:“徐福一行带来的物品中,包括从南天竺求来的药师如来像、各种文书48种,孔子等人的著作185卷,中国各种著作1800卷等。这些书籍后来作为宝物被收藏在富士山元宫阿祖山神社,然而在延续19年的富士山大喷火中,书籍大半毁于山火。”这足以论证日本另一学者松下见林所撰《异称日本传》中所言:“日本之学始于徐福”的论断。
日本学者饭野孝宥著《弥生的日轮》
我国汉字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创造并使用了文字。从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刻画文字萌芽,经殷商甲骨文和西周金文,成长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命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小篆和隶书为统一文字。其时,汉字已是高度统一、相当完善而又比较普及的书写工具。
徐福将汉字初传日本,一度成为日本朝廷上官方认可的正式书面文字。迄至8世纪以前,日本官方仍直接使用汉字汉文。公元9世纪初,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由“片假名”“平假名”加上日语化了的表词汉字,构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字体系。
日本最初使用汉字6万之多,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日本对减少常用汉字和简化笔画进行了十几次的文字改革,到1980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还有1945个。可以说,中国汉字是日本文字的本源,而徐福则是使汉字传入日本的第一人。日本民族文字的形成、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中国汉字的传入。从这种意义上说,把徐福奉为传播汉字、汉籍的“文字之神”确实是名副其实。
“医药之神”:传播长寿文化
健康长寿是人类心中永远的向往,徐福受秦始皇之命东渡日本正是“求仙人”“求神药”“求神山、仙药”。实际上,徐福东渡日本寻找的是“延年益寿药”,这早已从《史记》中得以证实。徐福要寻求延年益寿药的想法,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既有依据,又有先人的实践,还有个人的从医经验,因为,他本人就是个方士。
日本学者富士川游博士在其著作《日本医学史》中明确记载:“日本孝灵天皇十一年,秦徐福至日本,率领百工技艺,医人以在其中”。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重要史实:中国医学传入日本,是从秦代徐福开始的。
徐福东渡带去的“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中的“百工”应不乏精通医术和药草栽培的人员,“五谷种种”中也应有多种草药的种子。徐福一行抵达日本后,以先人传授的养生药方为借鉴,觅寻能治病强身、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中草药。同时,他把养生补益的药方和药酒酿方带到了那里,传播了延年益寿的长寿文化理念,推动了医疗技术、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的提高。日本百姓感恩于徐福,“长生不老药”成为尊崇徐福传授医药功绩的口头禅,更有不少地方称徐福为“医药神”。
日本新宫市徐福像
现在日本很多地区以种植药用植物成为一种时尚。新宫市不但在徐福公园、阿须贺神社种植天台乌药,还培植了大量的天台乌药盆栽,既可药用,又美化了环境。佐贺市于1995年在金立山下,兴建了金立药用植物园。全园分为16个区,以“千反之道”“蓬莱药草园”“长生不老池”等徐福遗址命名。园内种植着国内自生药用植物600多种,引进国外药用植物500余种,合计药用植物50000余株。植物园文化内涵丰厚,园内植物既可供人们观赏,又有实用价值,还能唤起人们对“医药之神”徐福的怀念。
“纺织之神”:传播纺织文化
据日本史书记载,日本养蚕业虽很早就有了,但不成规模,抽茧成丝方法十分落后,把茧一个个含在口中抽出丝来,所以产量很少,质量粗劣。徐福东渡日本之后,教当地人植桑、养蚕、织绸,广泛传授技艺,使其养蚕丝织业得到极大发展,亦创造了诸多品牌。产于日本八丈岛的“黄八丈”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有一种世界知名的丝织品,名叫“黄八丈”,据说最初是由徐福传来。这种丝织品,以荩草为染料染成黄色,在八丈岛生产,因名“黄八丈”。日本史学家近藤富藏在《八丈实记》一书中载:“徐福奉旨前往纪州熊野浦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时候,渡过海滩,开发地业,男捕鱼女养蚕。”八丈岛有“从秦朝徐福开始纺织的说法”。
日本八女市徐福像
日本昭和62年(1987年),“八重根遗迹”中发现了纺锤车。为八丈岛弥生时代后半期至古坟时代后半期出现纺织物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八丈岛还有一个“真田纺织”的纺织品与黄八丈一样,被指定为国家无形文化遗产,人们坚信,这些出色的纺织品都是徐福传来的。
位居富士山下的富士吉田市,古时山林茂盛,景色宜人。徐福一行在这里教当地人植桑养蚕,传授织绢技术。这里成了日本有名的产丝之地,被称为“甲斐之国”,至今盛名不衰。传说徐福最终死于富士山下河口湖畔,这里的民众对徐福感情深厚,当作“机神”祭祀。“机神”,即“纺织之神”。
徐福传授的纺织技术,促进了日本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传承。1991年,富士吉田徐福会会长宫下长春,随日本徐福会代表团访问连云港市,在赣榆徐福研究座谈会上说:“徐福先生是伟大的,他早在2000多年前就给我们家乡带来了种桑、养蚕和纺织技术。为回报徐福先生的恩德,我从家乡带来一些丝绸领带,向徐福故里父老表示一点心意。让我们永生永世感念徐福,使日本和中国子孙万代友好下去。”
“和平之神”:传播和合文化
公元前3世纪,徐福率众东渡和平登陆日本列岛,这是公认的史实。日本徐福会前理事长饭野孝宥考证:徐福一行“在登陆地域没有作为入侵者同当地居民相互搏斗,反而被作为神祭祀起来。”徐福一行成功东渡日本和在日本诸岛立身建业的过程中,实践和传播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和平登陆,和睦相处,融入当地民族”。
徐福一行在日本列岛登陆时,当地原住民族尚处于绳纹文化向弥生文化过渡时期。他们住的是“穴居”,生活是依赖渔猎采集的自然经济,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当时强大的秦代。徐福一行登陆后,坚持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精神,不但不用武力侵扰当地民众,而且对他们宽容大度,彬彬有礼,和睦相处,很快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认可,融入当地民族,达到异族间的融合。日本《佐贺市金立町乡土史》记载了民众对徐福的高度评价:“在徐福逗留期内不必说,在他离开后,他留驻的人也与他一样,以徐福之仁德为指针,与日本人民和平共处,共谋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题写“日中友好始祖徐福”
徐福东渡日本为日本人民带去福祉,日本很多地区建有徐福祠、徐福庙、徐福宫、徐福公园等,以“神”来供奉徐福、祭祀徐福、尊崇徐福。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为徐福故里赣榆金山镇徐福祠题写:“日中友好始祖徐福”,是对徐福泛海东渡,传播华夏文明,开拓中日友好的客观评价和真实写照。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委宣传部
- 上一篇:江苏苏州:以“费城之音”浇灌“友谊之花”
- 下一篇:李白的首次扬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