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宿迁史志 | 徐州画家李兰与宿迁极乐律院的乱世因缘

2025-10-16    

坐落于宿城区幸福街道新盛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宿迁极乐律院,香火缭绕中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丹青传奇。清朝光绪年间,在获得光绪皇帝“敕赐极乐律院”的殊荣后,它已然成为苏北佛教圣地。


IMG_256

宿迁极乐律院


五进院落的恢宏格局里,飞檐斗拱间沉淀着数百年香火,而1915年的深秋,一位不速之客的到访,为这座古刹添了一笔文人逸事的注脚。


徐州著名画家李兰,时年正当盛名。其《金碧山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刚刚斩获银奖,却因与革命志士韩元方交好,又曾非议“辫帅”张勋,突遭缇骑追捕。仓皇中南逃的李兰,衣袂沾着运河的水汽,踏入了宿迁极乐律院的山门。


彼时的住持迦玲和尚,一袭袈裟迎风而立,不问来者身份,只道:“佛门清净地,笔墨可安心。”《徐州美术史》《彭城画派》等记载,李兰在此寄居期间,每日在晨钟暮鼓声中静心凝神,挥毫泼墨。


追忆中,极乐律院藏经阁的窗棂将阳光分割成几何图形,斑驳地投射在宣纸上。他尤爱在后园的银杏树下写生,那株千年古木的金黄叶片飘落时,仿佛为他的《秋山图》增添了天然金粉。


IMG_257

李兰《溪山秋霁》


此事,得到了县级《宿迁市志》总纂刘云鹤先生的印证。这位为宿迁文化事业默默耕耘一生的著名学者告知,上一辈的老师说,李兰避开世俗在宿迁极乐律院潜心作画,至腊月尽方返回徐州。但由于以后历经战乱、兵燹,此院不仅建筑被破坏大半,李兰的画作至今也没有踪迹,不免留下遗憾。


宿迁作为大运河重要节点,自古为南北文化交融之地。宿迁极乐律院自明末大门前的校军场演变而来,本身就承载着武备与文脉的双重记忆。李兰在此潜心作画,或许正得益于这里的文韵遗风。


民间传说他笔下的钟馗“须发皆动,鬼魅遁形”,而《麻姑献寿》则“仙气拂面,如有暗香”,这种刚柔并济的画风,恰似宿迁极乐律院本身独特的“人字梁”建筑线条与柔和诵经声的交融。可惜在这里留下的墨宝毁于战火,今人只能从文献中的只言片语遥想其妙。


IMG_258

▲李兰《扇面图》


IMG_259

▲李兰《麻姑献寿》


现任住持续亮和尚对过往念念不忘——彼时宿迁极乐律院作为苏北最大律院,领南京古林寺寺序,下辖五华顶、云龙山等名刹,却能为一个逃难画家提供清净创作空间,这种胸襟令人慨叹。而迦玲和尚的庇护,体现着佛门“慈悲为怀”的宗旨。


这段因缘虽短,却在徐州和宿迁的美术史上留下独特印记。今天的宿迁极乐律院,虽不当年“上有五台山,下有极乐庵”的盛况,但漫步其间,似乎仍能感受到那个秋天飘落的银杏叶,与一位画家在风云战火中寻得的片刻宁静。李兰画作虽大多散佚,但他与极乐律院的这段轶事,却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最富文人气息的注脚,见证着艺术与宗教在历史风云中的相濡以沫。


IMG_260

笔者(左一)在新盛街刘云鹤书法篆刻馆与刘云鹤(左二)等合影


作者介绍

李继玲    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晚清徐州画家李兰后人。现任徐州市作家协会顾问,徐州市鼓楼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出版个人散文集《玫瑰往事》《一座城的风花雪月》,合集《新锐——当代网络作家时任作品精选》《打开一座城的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