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志转鉴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随着新中国第一届修志工作的相继告竣,许多方志机构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到编纂年鉴上来。
虽然年鉴与方志所载录的内容、取舍的范围、编纂体例、行文方式及功能与作用有相似之处,但是应该意识到年鉴与方志二者有诸多不同,应防止把二者等量齐观、“越俎代庖”,用修志的程式方法来编年鉴。
一、年鉴与方志特点的差异
年鉴与方志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载体。年鉴,按辞书的解释,是用编年体书写按年出版的文献资料工具书。它由“编年体”、“按年出版”、“文献资料”、“工具书”四个要素所构成。而方志采用的是纪事本末体的书写形式,不是按年出版,也不是工具书,而是一种资料著述。由于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载体,因此,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也有所不同。比如说,年鉴的预测功能、信息功能、直接服务功能,方志不完全具备;而方志的存史功能,年鉴就不那么明显。就“资政”、“教化”来说,方志与年鉴的表现形式、程度也不一样。年鉴的“资政”、“教化”作用发挥的及时而直接,方志则间接而迟缓。年鉴在为政府决策、为科研人员提供资料、为商务人员提供信息,即为现实服务方面就比方志更及时更直接。而且,从长远来看,年鉴还可以存史,并为续修方志积累资料。
从体例与编修方法上看,两者也有差异。方志是一种章节体、纪事本末体。章节体可以上大块文章,纪事本末体则注重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首尾相联,注重连贯性。年鉴是条目体,除特载外,一般要求条目化;年鉴是编年体,只注重年度特色,对事件的记载重点放在年度上,不需要追根溯源。方志中的人物传,人物都是盖棺定论的;而年鉴人物栏目中的人物可以是新闻人物。如此等等。可见,年鉴与方志在体例、框架和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也决定着年鉴与方志在文体、笔法与取材上的差别。方志用的材料是定性的材料,是静态的材料;而年鉴是以年为单位,取材具有很强的年度性,每年取材不同,是一种动态的材料。从取材的范围看,年鉴取材范围广,但不一定系统,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方志与年鉴的功能作用及体例方面的差异决定着方志与年鉴工作上的差别。从记录的时限看,年鉴以年为单位,而方志以若干年为一记录时限。这种不同时限除了搜集资料的要求不同,还对编修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年鉴的出版周期一般为一年,即上一年的资料、信息在来年的1O月份左右即可与读者见面,有的在来年的五六月就出版了,周期更短。因此,它的社会效益及服务功能得到了及时的发挥。而方志的出版周期相对于年鉴长的多,修一部志书短者二三年,长者五六年,从修志到成志,再到读者手中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使志书出版了,也还有一个读志、用志的开发过程。修志工作周期长,而年鉴工作节奏快。志鉴出版周期与时效性的差异决定着修志工作与年鉴编纂工作的职责、方式、方法的不同。
从信息含量与传播速度看,志鉴也有所不同。方志是一种图书,而年鉴是连续出版物,是期刊(1997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关于期刊治理工作的通知》中,确定建立社科类期刊专门管理系统。年鉴类期刊放在首位,规定了专门的刊号。就信息含量与传播速度而言,图书远不如期刊,此其一。其二,按《新闻出版法》规定,图书不准作广告宣传。而年鉴只要获得正式刊号和工商局广告登记,便可发布广告。志鉴的这一差别,使修志与编鉴的工作重心与职责便有很明显的区别。年鉴在组稿、编辑的同时,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广告的组织和制作。而广告的组织和宣传,不仅是年鉴内容的需要,而且也为年鉴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是年鉴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修志工作比较单纯,不存在广告的组织和制作问题,其主要精力是修与编。
二、由志转鉴中应避免年鉴“方志化”
由于志鉴存在着不同点,因此在编年鉴的时候,必须按年鉴的特性进行布局谋篇。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正确区分志鉴体例结构上的不同特点,吸取方志体例的某些有益成分,制定符合年鉴特性的框架体例。年鉴是信息的载体,年鉴的信息与一般的新闻传媒不同,它提供的信息是浓缩了的信息,是权威精确的信息。因此,年鉴的框架结构要在充分反映时代特色、年度特色和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其工具书功能的同时,更要有丰富的信息量。具体地说就是要突出“新”与“精”这两大主题,即年鉴要载录新情况、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新措施、新趋势,年鉴要向读者提供精确、真实的信息。而“纵不断线,横不缺项”的方志编纂体例,年鉴可以吸取,但不能作为年鉴框架体例的要求,否则,年鉴的“新”就无法得到体现。
2.要根据志鉴工作的差异性,制定有利于调动各自积极性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比如,从事年鉴广告、发行工作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年鉴工作不同时期的考勤制度,编辑校对制度,等等。
3.要加强年鉴知识的培训和年鉴工作快节奏的训练。年鉴工作的节奏是“短平快”,它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短的周期,把上一年的信息资料提供给读者,否则,其社会效益就不能得到及时的发挥,更谈不上经济效益的回报。
4.要强化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年鉴工作与方志工作有所不同,它是“背靠政府,面向市场”。因此,年鉴工作除了满足读者对信息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外,还要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研究市场,开发市场,使年鉴工作在政府“断奶”之后,能够得到健康发展。而年鉴工作的这一特性是方志工作未曾体验的。
- 上一篇:继承修志传统 创新志体模式
- 下一篇:地方志书政治部类编纂彰显特色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