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浅谈年鉴在续志中的重要作用

2013-01-31    

        我省新一轮修志工作已经启动,赣榆县早在2001年就根据省志办的统一部署,制定了续志篇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省乃至全国对续志不断有许多新的颇有见地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使我们很受启发。尤其是2004年6月初,参加了省志办在徐州举办的全省续志篇目培训班,许多专家、学者和修志同仁发表的真知灼见更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对2001年设置的续志篇目进行了认真修订,修订过程中,深深地感觉到,年鉴在续修志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年鉴是续志的资料库

        赣榆县续修的是1991~2005年的志书。1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在现实工作中,要将这15年间的资料搜集整理编纂成书也决非易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占有大量资料是无法修志的,而年鉴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困难。

        年鉴全面系统地汇集了一年内的事实资料、综合情况、重大事件、最新成就,资料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等特点。其编撰规则、行文要求又与修志基本相同,所以,有了年鉴就有了续志的基础资料,有了年鉴就等于完成了一半续志任务。

        上届修志,一般都要十年左右才完成,而其中搜集整理资料的时间要占80%以上。而今有年鉴在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大大缩短续志的时间。

二、年鉴是志书拾遗补缺的重要载体

        上届修志完成后,细读志书,总可以发现许多不足之处,缺、漏、误、错虽在所难免,但作为方志工作者,对于工作上的疏忽,时时汗颜,内疚于怀。年鉴在此后往往成为了志书拾遗补缺的重要载体。

        上届修志下限基本在80年代末,当时对于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社会的重大变化虽有记载,但有的观点不明确,叙述不全面,或对于处在萌芽阶段的新生事物未加记载。这段时间虽然在整个志书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其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却是历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和变革越来越深入。由于年鉴姓“年”,它的职责必须把每年发生的大事、要事、新成果、新变化、新发展忠实地、全面记载下来,所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就必须有详尽的记述,上届修志中未曾涉及的、不曾出现的或记载不全面的内容就有了新的载体。人民生活的变化,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开发区、房地产、民营经济等新生事物在年鉴中都有记载。这不但弥补了上届修志的不足,也为续志积累了比较完整的资料。

三、年鉴为续志培养锻炼了人才

         上届修志任务完成后,老同志或退休或离养,年轻的同志或提拔或转岗,留在修志岗位上的熟悉业务的已寥寥无几,有的修志机构被撤并,这给续志带来了许多困难。而审时度势编撰年鉴,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志书修完后,转编年鉴,基本上可以保留修志机构,只要有事做,年年出成果,工作有成绩,即使机构改革,也不会将修志机构撤消,方志部门与其它部门合并,也能保持修志队伍的相对稳定。编撰年鉴较之修志,虽然时限短,内容少,但基本要求相同。编撰年鉴为续志培养了人才。上届修志任务完成后,利用编撰年鉴的机会,通过传帮带,使一批新调入的同志学习并熟练掌握了修志知识和基本功。

         修志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能安心坐稳这个“冷板凳”的人不多,修志机构无权无钱,出成果、出政绩又慢,图谋“大事”者不想干,急功近利者不愿干,一些新同志一时又不能立即进入“角色”,独当一面,因此要想稳定修志队伍并不断培养出合格的后备人才,编撰年鉴不失为最好的途径之一。利用编撰年鉴,保留机构,稳定队伍,试笔练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为续修志书奠定人才基础。

(责任编辑 缪小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