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三个突出与三个并重

2013-01-31    

         2001年初,顺应无锡建设特大城市的需求,撤消县级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原锡山市史志办撤消,原《锡山市年鉴》随之停办。2002年5月,锡山区委、区政府把史志职能划归区档案局,自此,区档案局每年承担起编写反映全区综合情况的年刊《锡山区概览》的任务。当年9月,2002版概览出版。随后两年,又分别出版了2003版和2004版。2004版《锡山区概览》分为8编,即概况、政治、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教科文体卫、社会生活、荣誉栏和开发区?镇。全书总体框架在上年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以人为本。概览记载了全区各镇、各部门和单位的重大的事件、变化、改革和发展,不仅用简洁的文字反映其事实全貌,更重要的是围绕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反映事件的核心内涵。如“民心工程”栏目汇集了2003年区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体现了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栏目记录了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的一批富有时代特色和典型意义的新人新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反映了新时期锡山市民的新形象。

         二是突出以经济工作。经济工作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概览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如新闻图片部分设“经贸活动”栏目,着重反映金秋招商月活动盛况以及与海内外各地区的主要经济往来。增设“建区三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数据”栏目,用各种图标形象地反映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增长幅度。彩页部分增设“十强企业”栏目,记录了2003年受区政府表彰的10家骨干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每家企业均用2~4个版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企业风采。

         三是突出可读性。我们对概览发行的指导思想作了重大调整,过去主要给领导干部和文史人员查阅资料为主,发挥的实效有限。近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把增强可读性,把概览推向社会,面向海内外客商,吸引人们阅读的兴趣,作为努力的方向。2004年版采用全彩印刷,文字中配发重要活动照片,图文并茂,全书更生动形象,也更具可读性。2004年选择了一家具有一定实力,集设计、排版、印刷为一体的公司制作,使2004版概览的设计、印刷质量明显提升。

        2004版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在2005版概览中,我们认为要做到“三个并重”。

       一、发挥史料作用和为现实服务并重。长期以来,年鉴侧重突出其史料作用,主要为编史修志服务。面对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怎样加强为现实服务是摆在史志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概览(年鉴)一年一册,时效性强,更新快,不管是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形式的表现上,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为现实服务,在发挥史料作用的同时,真正成为领导决策的好参谋、群众生活的良师益友和开展对外交流的桥梁和窗口。

       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在总结一年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要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角度进行概括,做到三个文明建设并重。

        三、创新结构、优化表现形式与遵循规范、夯实基础并重。概览(年鉴)是综合性地方资料工具书,因此编写时不能带有随意性,或一味追求个性,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努力夯实基础。要全面系统、翔实准确地汇辑一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同时要根据新形势,调整框架结构,把一年中的亮点和重点工作突出出来。要不断优化表现形式,采用图片、表格、图标等多种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新面貌、新变化。

(责任编辑 缪小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