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类目编撰谈
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精心编好常项类目“概况”,这对提高年鉴质量、打造年鉴品牌至关重要。
地方综合年鉴中的“概况”类目标题各地提法不一,也有称之为概貌、概要、概览或综述的。尽管提法不同,但都是对一地情况的大概介绍,都是作为特定类目来设计的。如何在“概况”类目编撰中做到全面、准确介绍地情,反映时代特征,彰显地方特色,我认为应侧重把握几点。
一、认识其地位与作用
“概况”是年鉴不可或缺的常项类目,是整部年鉴的“脸面”、“门面”,居全书统领地位。概况,相对于一部年鉴的其他类目,应该是宏观与微观、总体与个体、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概况对其他类目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提纲挈领,抓住重点、要点、新点进行记述,同时还可兼顾反映其他类目未涉及到的一些内容。因此,一篇好的概况应是年鉴的“精华篇”、“浓缩版”,展现的是一地全貌,体现是一方特色,唱响的是时代主旋律。
二、把握其基本特征
“概况”类目在年鉴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其基本特征,一般可归纳为:宏观性,“概况”统领其他类目,同时又高出其他类目,是对地情全面的概括介绍。系统性。“概况”可以概括反映一地年度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基本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系统汇集年度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全方位、多视角介绍地情,有着完整的内容体系。多样性。“概况”既反映经济,又反映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既记述自然、历史,又记述现实生活;既可以静态表现,又可动态记述,内容与形式呈现多样性。可比性。“概况”作为常设类目,逐年反映的地情有所不同,但通过对比,可显示一地工作的思路、举措、成就和经验的演变,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除此之外,“概况”类目还具有整部年鉴固有的知识、资讯、文献、资料密集等特征。
三、反映其主要内容
“概况”类目的构成要素主要是资讯资料和信息资料,而这类资料又不外乎是自然概况、人文概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自然概况。主要包括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反映地貌地质的山水、土地、海洋、矿产、动植物以及气候等概况。文史概况。包括地方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宗教和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概况。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包括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概况。一般细化成事业、产业、行业加以记述,采用条目体表达,要充分展示一方独特优势与资源。如《张家港年鉴》(2004)“张家港市概况”设计为“市情简介”、“经济和社会发展”、“党政社团组织和机构及其领导人名录”3个分目,“经济和社会发展”下又分为概况、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沿江开发、对外开放、个私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教育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卫生和计划生育、精神文明、民主法制、人民生活和存在的问题等18个条目。《江宁年鉴》(2004)“地情概要”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以7个分目来记述,即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分目下又以33个条目记事。这些鲜活的现实资料给读者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面貌、总印象,为读者进一步获取一方地情起到了导读作用。
(责任编辑 缪小咏)
- 上一篇:对当前志书评论工作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南京卫生年鉴》“官办民助”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