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鉴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位诗人曾说:从过去之树上,我们要摘取的不是花朵,而是果实。如果将年鉴作为过去之树,年鉴这棵“树”是否结出了令人满意的果实?很多年鉴工作者同我一样,在自己的内心都有一个清晰的答案。每年编纂年鉴的过程,就是经历着苦苦思索的迷惘、不断实践的努力、有所收获的充实和不尽如人意的遗憾的过程,是不断否定、不断创新的过程。如何让我们的年鉴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真正的推动力?如何改变年鉴面临的业内开花业外不香的尴尬处境?当然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
一、从观念创新中求突破
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年鉴的生存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是贯彻《条例》必须编,另一方面却得不到重视,编纂工作处于自编自忙自用的状态,依然有很多不知道年鉴是什么,利用它的人也相对固定,大量的年鉴被束之高阁。因此,要求得年鉴的发展,改变年鉴面临的四平八稳、死水微澜的现状,必须破解年鉴定位的老观念,在观念创新中求得突破。
年鉴界普遍遵循年鉴是工具书的定位,按照工具书的编纂模式编年鉴。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任许家康认为,年鉴创新必须要在年鉴性质和读者定位、年鉴出版管理和经营管理机制、年鉴内容选择和编排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曲宗生在《影响年鉴创新发展的两个根本问题》一文指出,年鉴工具书的定位对年鉴的创新是一种掣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也切身体会到,只有打破工具书的定位制约,及时创新思路,主动策划、主动贴近,才能为年鉴工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我们结合区情,对《鼓楼年鉴》作了定位:一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推动力;二是在行业中得到认可;三是干部群众喜爱。如果一本年鉴仅仅以获得了全国的质量评比的大奖就认为是好年鉴的话,那显然是不够的。一部真正能够称得上精品的年鉴,应该是得到行业认可,而且必须有其他两点。我们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每年有新的创新,有针对地按照干部群众的需求做好内容的收集和编排,我相信慢慢地距精品年鉴的标准就会越来越近。
二、在内容创新中求质量
年鉴内容的创新必须以创新的观念为指导,否则创新只能是量和形式的改变。
1、创新框架。创新内容必须从创新框架开始。在具体工作中,只有对全局工作有所了解,对所记载的对象非常熟悉,才会有创新的思路。这就需要年鉴编辑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多的了解本地区的情况,随时掌握当地党委和政府最新决策、战略部署和年度重要工作目标,根据掌握的情况对整体框架及时作出调整,该突出的亮点要突出,应重点记述的要有相应的框架来支撑,努力做到个性突出、设计合理、科学全面。同时,编辑中要根据来稿内容再作小范围的调整,避免新瓶装旧酒或旧瓶装新酒的情况出现。
2、创新栏目。年鉴的创新需要一点点做起,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就是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创新可以从一两个栏目做起,尝试做一些实施,有一些突破。并不断策划和打造新的品牌栏目。这些栏目除了在内容上要有绝对的影响力或独特性,同时可以对表现形式做大胆的创新,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相合。
3、深挖材料。收集材料时,不仅要注重全面性,而且要对材料进行深度的挖掘。比如在表现区域经济情况时,不仅要有总体数据,而且要有具体资料。如区域有多少世界500强企业,同时也可将有多少全国500强、全省百强、全市百强资料收集整理,这样的一组数据就更直观,更具体。记录一个行业、一个大部类,不仅要有面上的情况,而且要在一些点上进行深度挖掘。这种深度的挖掘,不仅要求编辑具备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问题的敏锐性,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使这些材料在合适的位置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材料的深度挖掘是年鉴编纂中的一个薄弱问题,但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年鉴编纂中必须努力的方向。
三、从编撰创新中求发展
年鉴要发展,就应该打造更广阔的舞台,以更高远的视野,谋求新的出路。要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扩大年鉴的影响力。比如在两会期间,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年鉴,扩大影响;制作宣传地方志书和年鉴的文化产品,发放到基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及相关内容的设计和制作,积极主动参与到主要工作之中;可在广电、报刊开设专栏,借助媒体之势作好宣传等等。年鉴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存史、记录时代,在新的形势下,年鉴的第一要务是要为现实服务。要做好服务,必须创新编纂工作方式方法,要把年鉴打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平台。年鉴的平台作用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年鉴人干事业的平台。我们可以将自己对年鉴的理解和研究、实践和创新在这个平台中实施。使自己的思想水平、能力素质和文化品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二是推动地方志工作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宣传地方志部门形象,使更多的人关注地方志事业,为人们呈现年鉴的文化魅力,为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创造好的条件。三是服务社会及百姓的平台。年鉴承担着记录历史重任,同时也承担着资政育人的重任。年鉴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在服务社会和百姓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多种手段、多种表现方式做好服务工作。
四、从版面创新中求品位
年鉴应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味,品味是通过内容和形式来表现的。我们应努力使年鉴的内容通过美的形式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现在很多年鉴的设计水平还停留在90年代的水准,不仅框架千鉴一面,而且在封面、版式等方面也是同一样式,形式呆板、单一、毫无新意,很难让人产生翻阅的想法。年鉴内容决定了它的受众面无法与时尚杂志相比,因此,需要我们从形式的创新中找寻表现年鉴品味的新意,在年鉴的封面、内文版式、装帧等方面做大胆的创新。封面的设计、内文版式的设计都要与自己区域的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与年鉴整体风格相匹配。需要对年鉴的装帧风格作好定位,使封面、内文版式、公益彩页、广告彩页等的设计形成一个设计大方、品味高雅、文化深厚又现代时尚的统一风格。
(责任编辑 缪小咏)
- 上一篇:严把质量速度关 修好志书留后人
- 下一篇:初稿编写指导“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