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张家港数字地情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

2014-10-22    

        我们张家港数字地情网站建设是从去年11月开始启动的。当时,我们就张家港数字地情项目建设向市政府打报告,争取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总盘子。通过与市领导全力争取沟通之后,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后来财政核准之后立即批复同意立项,并由市财政核拨资金。我们这个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应该说总体还是比较顺利,一期工程预计这个月底完成,面向社会开放。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个汇报:
        第一个方面:我们建设数字地情网站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
        1.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地方志事业信息化发展的大势。社会发展到今天,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地方志工作同样如此。现在我们编的书很多,而往往就是编完发行之后,放在书架上的多,捧在老百姓手中的少。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沉寂于书架的地情资料,进入全新的网络世界,在“鼠标”的点击下,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人们了解、研究地情提供全新的咨询平台。同时也可以解决史志应用领域的冷清局面,可以解决修志和用志的矛盾。
        2.张家港当前具备建设数字地情项目的契机。2010年,张家港市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参照其他先进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我们主动与市有关部门沟通,将“数字地情”纳入张家港智慧城市建设的范畴,构建一座数字化的“张家港市民信息亭”,极大方便广大人民群众查询、利用地情资源,满足人民群众了解地情文化的需要。我们通过方案论证,充分利用设在市委机要局现成的服务器,利用“智慧港城”建设云计算的优势,不再重复购买服务器,只是重新设计数字地情网站软件和增加相应的软件模块,节省了硬件投入,市里随即同意。
        第二个方面:数字地情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们通过借鉴一些成熟网站的经验,并且充分利用当前一些比较时髦的网络传播方式,来推进史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考虑到我们是史志鉴合一的部门,因此将“党史网”“数字地情网”两网合一建设。
我们的数字地情,实际上分“一大一小”两个大部分,一大就是一个庞大的地情网站,一小就是一个方便传播的微信平台。
        ——从数字地情网站来看,主要分两大系统,其一是政务公开网,其二是数字史志馆。
        政务公开网主要是面向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需求,分成五大部分,一是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政策法规、主任信箱、联系我们等栏目;二是业务研讨,主要包括读史用志、史志文化、他山之石等栏目;三是业务宣传,主要包括史志期刊、党群工作、文明创建、史志文化研究生工作站、沙洲革命历史研究、港城人才(名人)信息库等栏目。四是方便工作,主要是网上资料征集平台、党史资料征集平台。五是服务大局。构建名人优秀人才信息库,供特定部门招才引智使用。
        数字史志馆主要是将现有的史志书籍全部实施电子化处理,以电子书的形式展示,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电子书库,包括党史书库、方志书库、年鉴书库、地情书库、各地史志等栏目;二是地情知识展示,包括民俗风情、历史人物、风景名胜、港城之最、名优特产、方言俗语等栏目;三是数字媒体。包括各种展示张家港形象的宣传片、党史纪念馆宣传片等。
         ——从小的微信平台来看,今年我们除了推进数字地情网站建设之外,还利用现有资源开通了“张家港史志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微信扫描二维码。我们利用微信的推送平台每周向关注的群体推送地情文化和我们的工作动态。同时这个平台还与我们的地情网站互联,公众只要在手机微信上点击需要关注的内容,就可以把我们网站上的内容自动推送给他。
        第三个方面:几点想法
        1.定位准。从一开始,我们就认真思考数字地情网站是用于什么。我们建设的数字地情网站主要是建设区域性、综合性的地方党史方志文献和地情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同时,数字地情网站建设作为一个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平台,使地方的党史方志文献具有了信息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开放性、共享性、及时性、易传播性等方面。所以,另外还要更多地考虑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应遵循系统化、配套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四化”原则,从史志资源信息的存档、宣传、培训、咨询、交流等五个方面进行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史志地情资源网站的功能作用。
        2.便利化。我们建设数字地情网站,主要是尽可能的便利化,突出实用,有助于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如网上资料征集平台,直接建立双向沟通与联系,把各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将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收集者组织起来,组成史志编纂的共同体,完成地情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交换和反馈,让史志地情信息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3.服务社会。加强数字地情网站建设是为了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广泛地读史用志,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要充分发挥数字地情网站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使更多的人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的地情资料,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政治、人物等内容,从而激发广大群众爱乡、爱国的热情。如我们新增的港城海内外人才(名人)信息库平台,通过收集海内外张家港籍的人才、名人,向全市经济部门实施匹配式供给,为全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