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地方志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摘 要:地方志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文化载体,有着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价值。它在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科学、园林建筑、风土人情、人文逸事等方面和旅游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就地方志的优势和丰富的地方文化遗产,尝试探索把旅游资源与地方志资源充分结合起来,使地方志资源价值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地方志 旅游 资源价值 可持续发展
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国情书,其蕴藏的历史与现实的翔实资料,汇集一个地域的全面信息特征,是其它文化载体所不具备的。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已走向以独特的文化、民俗、历史、风情等内涵丰富和地方特色吸引广大旅游者,地方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旅游业相结合,可在文化与特色上做文章。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地方志的关系
(一)地方志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信息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地方志恰是最丰富的旅游资源的信息库,记载着众多旅游资源的历史和现状。
一部有特色的地方志书,能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信息。如《山东省志》90卷中,除《旅游志》外,至少还有《文物志》、《民俗志》、《孔子故里志》、《泰山志》、《孙子志》、《诸子名家志》、《自然地理志》、《水利志》、《林业志》、《城乡建设志》等部分专业志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又如北京大学地理系以《山东省志·泰山志》为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完成了《泰山风景名胜资源综合分析与考察》的科研课题,获1989年国家建设部科技一等奖。
地方志对旅游资源的记载,不仅仅是在地方综合志书中有,历史上还留下许多其他种类的专志,诸如山水志、寺庙志、名胜志、游览志、岛屿志、风物志等等。这些志书中记载的自然景观有名山胜水、幽洞岩谷、秀水碧湖、潭泉瀑潮、海滩沙漠、云海日出、火山岛屿、森林草原、奇花异草、天象奇观、动植物等;人文景观有城市街道、古代人文遗址、古战场遗址。古代重大的军事、水利、交通工程和历代都城、宫殿、园林、陵墓遗址、庙宇寺院、亭台楼阁、塔桥牌坊、壁画石刻、楹联题咏、文化艺术珍品、革命历史纪念地以及民情风俗、传统节会、轶闻典故、土特名产、旅游设施等等。将丰富的地方志资料运用到旅游业,能够满足当今旅游者受教育、获知识、领略异域他乡情趣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需求,而不是单纯的度假、消遣、游玩的心理需求。
有关部门还可以根据志书资料编写与当地有关的历史、人物、风俗、民情以及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书籍,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资源信息。如观光大全、名优特产、旅游指南、投资指南、饮食指南、园林名胜、古民居、古建筑、名寺名塔、名山名水、文化艺术、文物、地方概况、民间故事与传说等等。
(二)地方志蕴藏着丰富的旅游文化信息
地方志由于涉及疆域山川、天文地理、名胜古迹、风俗物产、城池户口、职官田赋、科第学校、庙宇祠墓、人物、艺文等众多名目,包含了旅游地诸多文化信息。历代文人雅士游历某地,通常会翻阅当地方志,以了解当地的旅游信息。著名唐代大诗人韩愈在路过韶州,观赏当地风光时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愿借图经将入界,亦逢佳处便开看”,说明古人很早就利用地方志(图经)作为旅游观光的工具。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除了增加旅游收入,还在于挖掘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一些美丽神奇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当地杰出人物、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资源、轶闻掌故等等。旅游事业本身就是一项文化事业,只有增大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才能提高品位,吸引更多的游客。一般在地方综合志书中设有自然环境的内容,如气候气象、地质地貌或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也有文化方面的丰富内容,如历史、文物、古迹、民族、宗教、文化及有关民风民情等,这些内容对于旅游开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三)地方志是旅游高品位的导游书和游踪录
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活动,是人们满足求知、求乐、求异、求新的活动。旅游者不仅要了解旅游地的外部特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旅游地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在风景名胜中无法直观的东西,这就需要借助导游书,而地方志便是导游书中很重要的一种。它不仅详尽记载了风景区景点的分布情况、交通设施、旅馆、饭店、购物中心、卫生服务单位、旅游管理机构,还记载了名胜古迹的诗词题记、碑刻石雕、楹联传说等,让人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旅游地特有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因此有读者评价《黄山志》说:“与其说是一山之志,不如说是一部高品位的导游书”。
正如宋乐史《进太平寰宇记表》云:“万里河山,四方阻险……伸纸未穷,森然在目,不下堂而知王土,不出户而观万邦,图籍机权,莫先于此。”宋代著名学者司马光在宋敏求著《河南志》序中云:“使四方之人未尝至洛者得之,游处已熟;后世闻今日洛都之盛者得之,如身逢目睹也”。也就是说地方志能让旅游者披卷神游。近代著名语言文学家黎锦熙指出地方志可为“旅行指导”,今人乌以凤也称:“山志所以纪山河之胜概,详人文之政迹,标营建之兴废,述物产之丰藏,使留心地理者展卷了然,……欲登游可以按图选景。”视地方志为一种高级导游书或旅游通览不为过也。如民国版《杭州市志》记载了孤山、南屏山、雷峰、慧日峰、梯云岭、慈云岭等山景,罗汉洞、黄龙洞、紫云洞等洞景,苏堤春晚、曲院风荷、平湖秋月、花港观鱼等西湖十景,钱塘江、运河、西溪、虎跑泉、龙井泉等水景。常州《毗陵志》、《常州府志》载有张公洞、善权洞等洞景。
古镇游目前很是热门,地方志中可供利用的资料就很多。如浙江南浔古镇是宋代以后的江南典型市镇,街道沿运河分布,丝织业发达,人文兴盛,至今古风犹存。对此,《吴兴志》、《湖州府志》、《南浔镇志》等均有详细的叙述。
我国园林历史悠久,分布遍及大江南北。苏州园林冠绝天下,《吴郡志》、《苏州府志》、《江南园林志》记载了姑苏台、馆娃阁、沧浪亭、海云馆、怡园、留园、小隐堂、范家园、长洲苑、拙政园、狮子林等。
“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情风俗是旅游观赏的重要项目,方志的记载不胜枚举,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民俗资料汇编》即取材于地方志。
二、利用地方志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举措
(一)新志中应设有专志篇记述旅游业
旧方志记载旅游信息主要有四大类:自然环境部类记载名山胜景、幽洞岩谷、秀水碧湖、潭泉瀑潮及动植物;人文部类中记载古城镇、园林、寺庙、牌坊、陵墓遗址、石刻题咏、神话传说及民俗风情;土特名产部类记载各地风味特产;旅游设施部类记载古代驿站、会馆、酒楼及娱乐场所。旧方志积淀了丰厚的旅游文化信息,而新方志中对旅游资源中那些历史文化含量较高的内容加以保留,并适当增加新的内容。如娱乐场所是一地旅游业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旧志对此虽有片断记载,但未有足够重视。新志则将影剧院、文化宫、游乐场、舞厅等均收录。因此在编写旅游篇时,应将有关内容细心加以整理充实,使之成为当地开发旅游的可靠文字资料。
如扬州瘦西湖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旧志中只有当时的图卷。新编《扬州市志》加以考证,有关部门经过投资修缮,使这一古老的名胜得到开发,推动了扬州旅游业的发展,体现了地方志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价值。
(二)为党政部门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领导的决策离不开真实、可靠、系统的资料信息,而地方志能全面提供本地区各方面情况,便于领导者了解和熟悉地情而有效决策。地方志中文化、教育、人物、文物、民俗、城市建设等内容均是旅游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开展志书续修工作的同时,方志工作者应通过对地情资源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对有关部门制定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措施,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山东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山东省1996~2010年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纲要》,就是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主持下,由文物、旅游、地方志、城建、林业等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制订出来的。其中较好地运用了地方志的有关资料,得到了全国人大的肯定和推广。
(三)为招商引资、发展地方旅游业牵线搭桥
地方志记述了当地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开发利用,是了解当地旅游业的最实用的参考书。地方志部门可通过对海外发行或赠送相关志书,宣传本地旅游和特点,起到招商引资或招揽游客的目的。
(四)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做贡献
1985年,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我国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已被批准的27处遗产地和正在申报的遗产地的申报文本中,参考文献都是以地方志资料为主体,进行历史、科学和艺术的全面论述。
(五)为华侨寻根谒祖服务,带动旅游发展
地方志记载人物和姓氏、宗谱,为海内外华人、华侨提供寻根问祖、联络亲友的珍贵信息,“不忘祖德、不舍亲谊”。这对于发展一地的经济、文化、旅游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志书走出国门,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方志以志交友,以志会友,向在海内外的华侨华人传递中国的新貌和修志信息,激发海外同胞、港澳台同胞为家乡投资、建设做贡献。
陕西《黄陵县志》影视版全面展示了黄陵的历史与现状,通过电视台在清明节祭祖期间播放,受到了前来谒陵拜祖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及广大市民、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和称赞,大大提高了黄陵的知名度。
三、利用地方志资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首届新方志记述旅游业的成功经验
扬州《广陵区志》为了反映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专设“扬州画派和扬州学派”及“园林名胜”等专编,不仅记述了扬州画派、学派的艺术特色和学术成分等历史文化流派、优美的园林风光,还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及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并列举了重要历史人物的重要学术著作,为人们研究和利用提供了系统资料。
安徽《歙县志》设立“徽商”、“徽墨歙砚”编,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风貌。山东《曲阜市志》运用翔实系统的资料,对弛名中外的孔庙、孔府、孔林等文物古迹,对孔子、颜子(回)、子思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对孔氏家族的繁衍及衍圣公府的特殊地位,对古代教育、祭孔乐舞以及古城风光,对号称“孔圣之乡、礼仪之邦”的风土人情,从整体特色上作了全面系统的记述,充分反映东方圣地的人文特色。
《桂林市志·旅游志》是旅游志中编写得最好的一部。第一章旅游资源,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二章旅游者,分境内旅游者和境外旅游者,具体到境内旅游者按各省比例(地区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旅行社、饭店、招待所均有较详细的数据统计;入境旅游者分华侨、港澳台同胞旅游者和外国游客,均按照人数、逗留天数、客源分布、性别、年龄、职业构成等;第三章旅游设施,分宾馆、餐馆设施、购物设施、康娱设施、交通设施;第四章旅游服务,分旅行社服务、食宿服务;第五章旅游收入,分旅行社团收入、宾馆收入、旅游交通收入、旅游商品收入等等。
(二)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发方志旅游资源
有关部门可利用网络的优势,如建立地方特色数据库,开设旅游资源数据库(本省旅游区及待开发资源,包括资源开发、投资、市场、趋势)、文史类数据库(文史资料为主,包括历史现状、人文、风俗、社会、经济、商情等),还有新方志目录检索、地理资源检索、专题检索等,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扩大地方志的影响,实现地方志的资源利用价值。
(三)进一步开发旅游志的功能
旅游志是最具有特色的专业志书之一,可拓展功能较多,它不仅具有资政、存史、教化功能,还具有宣传、导游、阅趣等功效,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在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指导旅游、寻根问祖等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湖光山色皆景点,风土人情尽资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部门开拓新景点,充实游览内容,突破传统旅游项目,开辟创新更多的旅游活动均可从地方志中取得。丰富的旅游信息资源也在不断发展中,人们应当发挥地方志的独特优势,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服务。
(责任编辑 吴福林)
- 上一篇:年鉴的发展贵在创新
- 下一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要求 推进年鉴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