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适应改革开放 加快修志进程

2013-01-31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在超常规的发展,这给我们修志工作带来了新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压力和动力。如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快修志的进程,这是修志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当前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有条件能搞快一些的就快一些……”。其它工作如此,修志工作也不能例外,加快修志进程,尽快把志书修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各地各部门都在认真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机构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必然涉及到修志的机构和人员,我们要增强紧迫意识,抓紧完成志稿。从修志进度看,速度比较快的兄弟省的省专业志已出版了三四十部,慢的也出版了几部,而我省的省专业志至今还未有一部出版,大大落后于外省。现在到了迎头赶上去的时候了。

        加快修志步伐,我们认为是可能的。一、我省修志工作已有相当基础,以省专业志而言,省级单位的修志一般都有三四年了,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而且不少单位已写出了资料长编,或写成了初稿,只要抢时间争速度,继续抓紧一点,完全可以在不长的时间里拿出志稿来。二、修志人员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初步积累了修志经验,特别是省地方志办公室指导工作比过去更加扎实、具体,只要科学安排,合理分工,集中精力,抓紧工作,是可以加快进程的。三、兄弟省市已出版了不少志书,其中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加快修志进程,一定要以保证志书质量为前提,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因为编修社会主义方志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应立足于高标准、高质量,决不能为了抢进度而忽视质量,保质量、抢进度两手都要硬。

        省供销合作总社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1.开门修志,发挥群体优势。史志办的同志对业务虽较熟悉,但不可能行行都懂,只有依靠各处室和省直公司齐动手,群策群力,开门修志。1990年下半年起,由各部门负责人挂帅,指定专人按修志要求写好资料长编,按规定时间完成志稿初稿。

        2.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省供销社专业志内容丰富,行业众多,从何着手呢?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生活资料销售,是供销合作社为农业服务的“三大支柱”。为此,我们率先抓了农业生产资料和棉、麻、茶经营两个主要章节,集体研究篇目,并组织试写。志稿写出后,我们分别召开志稿编写研讨会,从结构内容、行文规范、史料数据、文风等方面品头评足,各抒己见,交流经验,这对提高志书编写水平和带动其他部门赶写志稿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3.好中求快抢进度。各部门现职人员工作繁忙,不可能完全放下手头工作专一写志稿,为了加快修志进度,立足一个“抢”字,先后三次集中各处室、公司撰稿人走出机关到武进、金坛供销合作社干校脱产(每次12天到半个月)专心致志撰稿,先后写出70万字资料长编或初稿。特别是去年9月1次集中,是在省供销社率先在省级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内部机构大合并(16个处室合并为3部1室),人员大精简(原有人员精简2/3)的情况下进行的,集中半个月,共拿出初定稿19万多字。连同去年9月份以前完成的志稿,共完成初定稿70%,预计年底可以全部完成初稿。

        4.领导重视,全力支持。省供销社在机构改革中,对史志办公室人员仍然保留,7人的工作班子未减1人,省社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经常关心修志进度和质量,分管主任直接抓史志工作,逢会必到,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先后解决了直线电话,调整了修志人员待遇和必要的经费等,解决了修志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调动了修志人员的积极性,有些同志带病工作,高温季节、节假日照常上班,加快了修志工作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