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探析读志用志的方法与功效

2013-01-31    

        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方志文化再度以其独特的风格,作为文化建设中的主旋律奏响在神州大地。社会主义第一代新志书陆续问世,为蓬勃发展的中华大文化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时值本世纪末的今天,如何构建跨世纪文化工程的蓝图、如何拓展新方志文化的领域、如何扩大新方志文化的社会功能等等议题都涉及到读志用志的方法与功效问题,本文仅就此谈些粗浅的想法,以求教于方志界同仁。

一、采用演绎方法拓展志书应用领域

        新方志文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一部志书,数百万字,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它继承了旧志文化的精华,是一地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变迁的归纳。以此为基点,从经济、文化、交通、旅游等诸多方面展示了地域文化的内涵,每个文化层面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

        志书应用领域的拓展,必须抓住一个地方特有的功能特点,表现一个地方深厚的文化内蕴。以苏州为例,苏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市志》以其独特的风采问世后,苏州市志办着眼于对志书二次成果的开发工作,即确定应用演绎的方式:一是广泛征集资料,把在编志过程中搜集到的大量珍贵资料整理分类,筹备建立了苏州方志馆,使其成为专门收藏苏州历代旧志和全国各地新旧志书的地情库,读志用志的基地,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志书的应用功能;二是配合纪念苏州解放50周年,收集2000余帧旧照片,把志书中有关城墙、运河古道、街坊市井商业、小巷、弄堂墙门、石桥流水人家、园林名胜古迹、牌坊古井老宅、风土人情民俗、七里山塘虎丘、干将路沿线旧貌的记载演绎为图像形式,编成《老苏州》画册,以图配文,反映苏州百年沧桑的历史及古城风貌,走出了一条弘扬方志文化的新路。

二、选择适当载体体现志书文化内涵

        新方志文化在弘扬地方文化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各地区的文化由于历史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基础不同,它的文化载体有其区域性特征。方志文化与地方历史的发展关系密切,它是一地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历史见证。新方志以其全面系统翔实的资料及创新的体例吸纳了大量反映地情的权威资料,经过长期广泛的传播,体现了它的经世致用的价值。苏南地区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苏南文化有其丰富的内涵,既有勤奋务实、崇尚文教,善于吸纳外来文化等人文传统,又有近百年来形成的重视实业、开拓创新等新文化意识:再加上80年代以来重视教育、尊重人才、提倡集体意识,大胆改革开放等新经验,充分体现出它的区域性特征。然而,文化载体的选择必须经过志书内容从内涵至外延的积累性发展过程,着眼于整个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大目标,进行方志系统内部结构的适应性重组,走出书斋,全方位走向社会;必须处理好新方志文化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找到最适合新方志事业发展的途径。根据方志“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应构建新方志文化的多元发展格局,可在省志、市志、县志、区志、镇志、专业志编纂的基础上,抓紧展开各种形式的读志用志活动,对地情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调查研究,选择出适应一地发展特点的教科书类、地情小丛书类、辅政书类的作品题材作为读志用志的适应性载体。

        江苏省新方志文化的发展努力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省自1986~1998年先后出版省、市、县三级志书131部。全省市县两级志书编纂任务基本完成后,各级地方志编纂机构充分认识方志事业“范围广阔、内容丰富、功能多样、效益持久”的事业特点,根据铁映同志提出“要把志书工作从以往的案头工作发展成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社会服务工作”,“要研究和开拓志书的应用功能”的要求,从大视野、多角度、全方位适应一地发展态势的角度去寻求、选择新方志文化生存、发展的适应性载体:一是着眼于文化积累选择资料性的文化载体。苏州方志馆、东山方志名人馆、文化园林——吴文化公园等先后问世,为新方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新的开拓;二是着眼于精神文明建设,选择时代性的文化载体。《江苏清官》、《奔涌的大潮》、《热血》、《为了大地的丰收》、《镇江改革开放十五年》、《镇江百年反帝斗争》、《镇江抗日史话》、《我是镇江人——镇江当代旅居外地人物》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情丛书的问世,扩大了方志文化在社会各界的影响,产生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着眼于城市发展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文化载体。《江苏掌故》、《无锡名胜》、《无锡帮会志》、《常州概览》、《张家港市概览》、《武进概览》、《常州掌故》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书籍的问世,对志书中的内容起到拾遗补缺、延伸及推广的作用,拓展了方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三、抓住特点性资料发挥志书社会功效

        新方志文化记录的是一地人民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每一地区都有其特定的深厚的文化积淀。要抓住特点性资料必须对区域文化作多层面深层次的挖掘与探索,必须立足自己的优势去拓展。

        至于拓展的途径则是多方面的,如可从年鉴事业的发展、深化,市志资料的光盘信息化,简志、乡镇志、区志的普及化,续志理论资料准备工作的实际化,地情资料丛书的多样化等方面着手;在内容上可从行业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地理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方面去思考,从各个文化剖面去深化主题,挖掘资源,使方志文化走向社会。

        新方志文化的演绎与发展关系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方志界同仁们积极的努力,还有赖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倡导。要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机遇,把各种有利条件和优势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地开展读志用志活动,使新方志文化产生出更大更多的物质效益和精神成果。

(责任编辑 吴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