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加强领导 注重质量 扎实抓好军事志评审工作

2013-01-27    

        常州军分区从2002年起,按照省军区的统一部署要求,开始创修《常州军事志》。经过上下内外的共同努力,至2006年底,形成120万字、200余幅图片的初稿,志书的编纂质量和进度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军分区分别被全国、全省评为修志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11月底,省军区在军分区完成志稿预审、初审和复审的基础上,指导召开了终审会议。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军事志评审工作是一项内容资料涉及广、历经时间跨度长、模糊问题核准难、脱密把关要求严的系统工程。评审工作组织得严不严密,审读工作做得细不细致,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真实的承载军事历史,能不能真正反映各个年代、各个时期的军事活动特点,能不能严防出版志书出现涉密问题的关键步骤。对此,军分区党委高度重视,把军事志评审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亲自把关,扎实有效推动了这项工作。一是完善组织,成立了志书评审领导机构。在全书初稿基本形成后,军分区成立了军事志志稿评审小组,苏启云司令员、路浩政委亲自任组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部长和军事志主编任副组长,并多次研究协商,物色人选,聘请编史修志专家、学者和长期在部队、人武部、军分区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为成员,确保评审工作做到有人领导,有人实施,有人督促,有人检查,为严标准、高要求全面铺开这项工作,在末端落实好,奠定了基础。二是制订实施方案,规范评审程序。军分区受领试点任务后,及时制订评审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评审标准、实施程序、方法、步骤及有关事项等内容,为志书的评审质量提供了组织保证。由编委会初审、军事志领导小组复审、编纂人员修改后再提交终审的办法,确保志书评审工作程序规范。三是遴选评审人员,提高了业务素质。针对涉及业务内容多,不熟悉军事志评审工作的人员多和评审内容核实难的情况,多次集中组织评审人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规定。2006年10月,组织全区修志人员在所属7个市(区)人武部,组织部分章、节的交流评议,使参评人员对评审工作的程序、内容、要求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对评审的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  

        二、精心组织,严格程序。为使评审工作严格把关,确保质量,不走过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军分区依据总部颁发的《军事志志书质量标准及评审办法》,省军区下发的《江苏省三级军事志成书规模、编排顺序与版式要求》、《军事志评审实施办法》等文件规定,结合实际,按照预审、初审、复审3个步骤组织实施,夯实评审基础。  

        预审阶段。军分区将志书初稿印发至部门以上领导、司政后机关各科室、全体评审人员和部分退休老领导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还走访驻军部队、地方史料机构、图书馆,召开座谈会,进行查实核正。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章节,如优抚安置、人民防空、气象、地理、交通、通信、医疗救护等,送至民政局、卫生局、水利局、建委、人防办、气象局等10家单位,请他们审查把关。去年8月份,集中参评人员召开预审会议,听取主编汇报志稿编纂情况,各评审人员分别发言,对志稿进行集体评审,每章评审结束后由主笔作表态发言,最后评审小组负责人总结讲话。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审查,使志书内容都经过了一次权威性和综合性修改。  

        初审阶段。按照单位工作特性,把评审工作分为专家评审、史实审核、保密审查和全书通审4个组。4个组各有侧重:专家评审组重点审查篇目设置、体例规范等;史实审核组重点复核资料;保密审查组专门对涉密问题把关;通审组对全书内容负责全面审查。各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把“六关”:一把篇目设置关。力求做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完整合理,不带“硬伤”。二把政治关。确保政治观点符合党和军队及国防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把保密关。看其是否符合《军事志编纂和公开出版保密规定》。四把特色关。遵循“详今明古”的原则,突出记述本地区的“重、大、新、特”的军事活动和军事人物,采取“以事系人”和“专记”的办法,彰显时代和地情风采。五把史实关。力求做到言之有据,分寸得当。六把体例文字关。力求文句朴实、严谨、凝炼、流畅,做到规范不失体。针对各评审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再次组织编纂人员进行系统修改,形成初审稿,提交编纂委员会。去年11月中旬,组织召开了编委会全体成员(含驻军、市人防负责同志)参加的初审会议,听取修改补充情况,编纂人员解答有关修改意见,与会人员作评审发言。  

        复审阶段。为了进一步严把评审关,军分区党委领导亲自担任复审工作,坚持做到“3个亲自”:亲自阅读稿件。在初审展开的同时,复审人员就抽空通读志稿,提前进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苏司令员、路政委等领导都把书稿通读了一二遍,加了许多批注,提出不少疑问。亲自组织会审。去年11月下旬,用1天时间,召开了军事志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的复审会议,听取预审、初审后修改情况汇报,参评人员作评审重点发言,亲自敲定问题。复审会上,领导与评审人员共同梳理问题,对照标准,研究处理意见。尤其对政治观点、资料史实、篇目设置、体例结构、保密处理等主要问题,反复研究,慎之又慎。对那些难以把握、有多种处理意见和争议的问题,坚持先由知情人、专家和编纂人员共同研究,层层把关,最后由领导亲自敲定。  

        终审阶段。经过层层评审和专家把关后,去年11月28日至29日,省军区指导军分区召开了终审会议。军分区徐道法参谋长主持,苏司令员、路政委到会分别讲了话。省军区傅沿江副参谋长率省军区军事志专家组到会指导。军分区军事志评审小组成员、全体编纂人员参加会议。会上,与人员用1天时间对志稿进行逐类、逐章的审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终审中,评审人员提出50多处事件、事物、人名失准失实,都一一作了改正。终审结束后,集中编纂人员,对各自撰写的章节,进一步认真梳理消化和采纳评审的意见,逐章逐节逐段进行修改、补充,再认真系统地进行全书定稿。对不拟采纳的评审意见,均作出必要的说明。全书清稿后,呈报省军区审查批准出版。  

        三、注重协调,保障到位。因参与评审人员有的是军队现役或兼职干部,对方志理论掌握不够,有的是地方修志人员,对军事活动比较陌生,大家掌握的专业知识各有不同。军分区注重加强与审稿人员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评审双方的积极性,经常与各单位保持联系,及时征求审稿人员对志稿的意见,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给予解释和答复,对确实存在不足,本着虚心求教的诚恳态度,认真听取评审意见,求得评审者的帮助,营造了既严肃又团结和谐的评审环境。评审过程中,军分区坚决做到经费保障到位,为评审工作按时按质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责任编辑 吉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