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不断培育各类典型 有序推进二轮修志

2013-01-27    

         2006年7月7日,通州市委、市政府在第二轮修志工作动员大会上,要求各单位真正把编修《通州市志》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做到“一个纳入、五个到位”,即把修志工作纳入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并与各单位签订了责任状,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2007年初,已有39个单位提前上报了资料长篇和初稿,截止2007年6月底,全市150多家参编单位全部按时完成任务。目前已进入志稿修改完善阶段。他们的做法是充分发挥典型单位的示范作用,注意在不同的阶段,发现和培育各种不同的典型,以典型单位的先进经验,推进二轮修志的深入开展。  

一、编修工作的四项机制  

        二轮修志启动以后,许多单位闻风而动。通州工商局的进展尤为迅速,市志办的同志登门调研以后,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帮助充实总结归纳为四项机制。  

        一是组织协调机制。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成立由主管局长任组长的通州工商局修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修志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将承编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人。单位领导经常过问,为修志同志协调好科室日常工作,使大家有精力投入到修志工作中。  

        二是业务培训机制。组织人员参加全市业务培训的同时,注意结合承编的实际内容,加大业务学习力度。在资料收集开始前,邀请专家和外地同行讲解修志工作经验,取长补短,拓宽视野,帮助掌握初稿编写方法。  

        三是定期通报机制。每月底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先由每位同志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相互交流工作心得;再由领导讲话,进一步强调时间和质量要求。办公室每周收集一次每位同志的工作进度,及时公布,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是奖惩考核机制。将修志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一并考核,激励修志人员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抓好承编工作。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对内容粗制滥造、未能及时完成编修任务,影响全局进度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适当处罚。  

        通州市史志办将工商局的经验通过简报向全市推广,使起步稍迟的单位少走弯路,已经起步的单位有了学习榜样,确保编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资料征集的四个结合  

        市志编写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征集资料。资料缺不缺,价值大不大,直接关乎志书质量,对此有些单位感到难以把握。史志办编辑人员在分头下去辅导的同时,结合有关单位做法,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业务辅导做到点、线、面结合。首先,市志办对资料收集统一标准,明确收集内容及范围,对如何摘录资料制作卡片,整理、考证资料,编写资料长编进行业务培训。各位编辑辅导时,做到面、线、点结合,帮助参加资料征集的同志掌握正确的方法。  

        二是收集年鉴资料与收集其它资料相结合。年鉴资料是志书资料的重要来源,但不是惟一来源。市志办在组织各单位收集资料时注意正确利用和对待年鉴资料,凡其中有价值的完整资料,经过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志书的资料;凡年鉴中有用的信息而过程欠完整的,则将信息作为线索,进一步扩大资料收集范围,将资料补充完整;凡列入志书纲目要求收集而年鉴中缺少的资料,则想尽办法,尽可能从相关的档案、图书中查找。  

        三是以己为主与典型引路相结合。单位与单位之间,从事工作不同,资料反映各异,市志办要求各单位收集资料要立足自己,方法上可借鉴别人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学习典型形成比较规范的资料蓝本。  

        四是通联工作与简报推动相结合。通联是资料征编的关键环节,市志办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一着不让抓通联,内容涵盖人员落实、业务辅导等。同时适时编发市志编修工作简报,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介绍有关知识,助推资料收集工作的开展。  

三、编写过程的四个配合  

        编史修志是全市的大事,也是承编单位的大事,为了保障编修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做到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要资金有资金,要配合就全方位给予配合,为此他们推广了市统计局的“四个配合”的经验。  

        全局配合编修组。局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市志编纂工作,树立“个个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责任人”的大局意识,要求各科室对编修组布置的工作任务全力配合不得推诿,不得延误。  

        众人配合主笔。市志编纂的资料搜集和整理编写任务按不同专业分解到各个科室,各科室又落实到具体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必须按时按质地完成主笔交待的工作任务,不得拖全局后腿。  

       老将配合新人。针对市志编纂时间跨度大,征编内容多,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在在职人员中实行了专业衔接和新老业务人员对接的方法,同时还聘请退休的老同志配合年轻的同志一起进行市志编纂工作。  

        本地编纂配合外地经验。在市志编纂工作中,他们注重学习外地经验,将他山之石融入到自己的编纂工作中,结合本市本部门的实际和要求,理清编纂思路,丰富市志内容,使之更加全面客观。  

四、采编主笔的四项要求  

        市志编修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在各承编单位中设立志稿资料采编主笔,这是市志编修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更是保证志稿质量的关键所在。通州市志办适时推出了市人事局的采编主笔这个典型,让他在会上现身说法,并将其材料打印成文字材料,分发各个单位。他的体会是要牢记“四要”。  

        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历史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是事业成功的阶梯,要想使编修的市志成为精品良志,采编主笔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高度,明确市志编修的重要意义和自己肩负的责任。  

        二要具备较高的资料采编业务水平。要想写出良志佳篇,采编主笔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修志业务知识,掌握要领,明确要求,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可以采取参加培训或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等多种形式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  

        三要讲究科学合理的志稿征编方法。采编主笔处在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必须上下沟通,左右联络,及时解决资料采编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和重复交叉等多种问题。要有较强的综合组织与协调能力,要通过对相关科室上报材料的汇总整理,经仔细斟酌和深入研究,全面、科学、准确地记述本部门的发展轨迹。  

       四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采编主笔一般都是单位的秘书或办公室主任,日常事务和文字工作比较多,很难有整块时间专门从事修志工作,只能利用工作间隙插空进行,更多的是利用双休日和晚间休息的时间伏案工作,怕苦怕累,缺少奉献精神是当不好主笔,也写不出良志的。

(责任编辑 吉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