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浅谈军事志书稿终审的组织与实施

2013-01-27    

       对军事志书稿实施终审,是在报审单位的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对书稿进行初审、复审合格的基础上,由省军区军事志领导小组依据全书《军事志志书质量标准及评审办法》等有关规定,对书稿进行的最后一级审查把关。主要目的是审查书稿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正确地作出能否交付出版的决定。主要任务是把握方向,核准史实,纠误补缺,完备体例,端正文风,规范文字,检查并处理涉密问题。

       对书稿实施终审是志书编纂工作的重要制度,必须把保证和提升书稿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审查标准,严格评审程序,严格报批手续,严格落实责任制。通过多视觉审核,集体修改,高一层把关,把书稿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书稿内容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靠,使书稿形式更加完备、规范、精美。

       搞好书稿终审既有理论性问题,又有实践性问题。因此,熟悉和掌握书稿终审工作的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及组织形式,对保证和提高终审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一、书稿终审准备

       书稿终审准备主要包括报审单位的报审准备和省军区军事志工作主管部门的评审准备。省军区军事志工作主管部门在终审准备阶段主要是完善评审组织、制度终审计划、准备终审资料、组织业务培训等。

(一)完善评审组织

        军事志专家组是承办军事志终审工作的业务机构。专家组在军事志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对市级军事志书稿终审和部分县级军事志书稿抽审工作。

        专家组由7~10人组成为宜。省军区分管领导任组长,设1~2名副组长(省军区军志办主任,或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资深的修志专家担任)。成员由省军区军志办人员、聘用地方和军队系统资深修志(史)人员组成。

        专家组通常采取专聘结合、军地结合、上下结合、新老结合的方法科学搭配组建。既要有本级修志专家,也要有下级资深编纂人才;既要有熟悉情况的军队退休首长,又要有地方史志部门的专家学者,以保证专家组人员的全面性、互补性。

        建立高素质的专家队伍,是保证书稿评审质量的关键。一部志书的优劣,固然取决于总纂者的实际能力,但与审查者政治水平和文化素养,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专家组成员应在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热爱军事志事业,有较丰富的军事知识,有史志编审实践经验,有较高理论研究能力,以及工作作风扎实的人员中聘用。

        由于专家组具有组织形式的特殊性、成分的多样性和人员的流动性等特点,应根据评审工作需要,对专家队伍进行跟踪管理,做到人员随缺随补,使其始终保持数量够用,业务精通,工作作风扎实,相对稳定,以适应终审工作需要。

(二)制订终审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制订周密的终审计划,是保证终审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由于军事志志书质量要求高,工作量大,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往往容易产生重编修轻审查、重进度轻质量的现象。有了终审计划的约束和指导,才能有效地保证报审单位按照计划报送书稿和资料,保证军事志工作主管部门按照计划安排评审人员和终审时间,保证终审工作落到实处。

        军事志书稿终审计划包括综合计划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终审工作指导思想;二是明确终审单位;三是终审内容和标准;四是终审方法和步骤(即终审工作分几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做什么工作,先完成什么,后完成什么。包括报审单位完成报送书稿时间、业务培训时间、专家审读时间、召开终审会议时间等);五是终审组人员组成和职责;六是完成任务的措施和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在制订综合计划基础上,还要制订具体的终审实施方案。

        制订终审计划的依据是上级部门下达的终审任务,结合全省各单位实际情况,既要坚持质量第一标准,又要考虑全省编修工作进度,准确估算各单位的工作量,编修力量,可能完成的时间,合理确定各单位终审先后顺序,安排好评审人员。要把志稿终审工作纳入整个军事志编纂任务计划之内,尽量做到早安排,以便使报审单位和评审人员有充裕的时间完成编修和评审任务。

(三)准备终审资料

        准备好志稿评审资料是保障评审业务培训和审查论证书稿的重要条件。准备资料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规定接收报审单位的志书送审稿、编纂工作报告、对重要问题的处理说明、本级评审结论和保密审查意见,资料长编、所采用的资料目录等。二是收集梳理选编国家、全军等有关志稿评审工作的政策法规、上级军事志工作会议资料以及有价值的学术研究论文等。三是搜集整理与报审单位有关的资料。特别是搜集下级单位不易收集到的资料(如历史上跨辖区发生的重大战事、各个历史时期军事活动的背景、省军区在下级组织的各种试点和重要军事活动等),提供专家组在业务培训和审查书稿时学习参考。

(四)组织业务培训

        为统一书稿评审思想,明确书稿评审标准,规范书稿评审行为,确保书稿评审质量,在书稿终审实施前,要利用一定时间对评审人员进行集中动员和培训,讲清终审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保证书稿终审质量的具体措施。特别是要认真组织学习领会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全军《军事志编纂工作规定》、《军事志编纂细则》、《军事志志书质量标准及评审办法》、《军事志编纂和公开出版保密规定》,以及有关报审单位的各种地情资料等。通过培训使评审人员明确任务、标准、责任,熟悉政策法规、评审办法、报审单位情况,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尽心尽责把好书稿终审质量关。

二、书稿终审实施

        书稿终审实施,是组织对书稿进行审查验收,保证志书质量的主要阶段。通常按照组织专家审读书稿,召开专家组会议评议书稿、召开终审会议评定书稿的程序实施。

(一)组织专家审读书稿

        审读书稿是一项非常严肃、艰苦、细致的工作。审读书稿通常采取通读全志审查、分类阅读审查两种形式。分类审查时,首先要分配好审读任务。注意发挥评审人员专长,根据评审人员的业务知识、书稿篇幅长短、内容难易程序,合理分工。做到任务明确,专长相符,审读量适度。

        审读的方法是:按照“观点正确,内容精确;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系统全面,记述完整;体例统一,行文规范;资料详实,取舍得当;文图并茂,印装精美”六条标准,对书稿篇目设置、地图照片、各专题部类进行全面细致审查、审核和订正。重点是把好四个关:一是把好政治关,看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军队条令条例,保证书稿政治观点不出任何问题。二是把好史实关,看史料是否翔实、真实可靠,是否具有军事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三是把好规范关,看篇目设置是否合理,体例是否完备,文图是否并茂,文风是否端正。四是把好保密关,看内容是否符合保密规定。

        审稿是艰苦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一般性的翻翻看看,圈圈划划,提提意见,效果是不大的。要在大致通读全志了解全部基础上,对分工审读篇目进行重点审读,细心审核,深入研究,综合思考,多方求证,反复推敲,对疑难问题与报审单位沟通交流,必要时要实地调查考证,这样才能拿出合理、可行的修改意见,保证和提升书稿质量。审读书稿除在送审稿上进行认真修改订正外,还要作出书面审查结论报告,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二)组织专家组评议

        通常以召开会议形式对书稿进行集体会商评议,专家组会议一般由省军区军事志专家组组长主持,专家组和军事志办公室人员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是依据志书质量评定标准,汇报交流审读书稿情况,肯定书稿的特点,梳理存在的不足,研究解决书稿中的疑难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讨论统一对书稿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对书稿质量做出初步的、基本的评审结论。

        组织专家组评议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认真讨论,反复酝酿,有评有议,集思广益,破疑解难,纠谬补遗。评议书稿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应充分协商,遵守方志传统,服从志书质量标准,议而有决。

(三)召开书稿终审会议

        召开书稿终审会议要注重实际效果,通常由省军区军事志专家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报审单位具体承办,专家组和报审单位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参加。主要议程:一是报审单位主编汇报军志稿编纂情况;二是报审单位军事志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本级初审、复审情况;三是专家组审稿人员点评书稿,重点是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四是专家组组长作评审小结;五是报审单位领导对落实评审意见提出具体措施。

        终审会议之后,专家组应认真综合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书稿进行综合评定,拟写书稿终审结论报告。主要包括:该志稿的主要特点,有无政治、保密、涉外和失实等问题,体例、用语是否符合要求,对志稿的修改意见,是否同意出版等。反馈意见和评定结论应以书面形式,报省军区军事志领导小组负责人签署后批复报送单位。严格报批手续,以示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对书稿的终审,可能不会一次性完成,要经过几个回合,反复修改,才能获得通过。这是正常现象。审查中,多经过几次反复,多几次磨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会打造出精品佳志。

(责任编辑:吴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