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培训 >>> 志鉴研究

成都方志:浅谈第三轮修志中职务称谓和会议简称问题

2025-09-21    

即将启动的第三轮志书编修,会涉及不少职务称谓和会议名称。职务称谓不规范统一,会造成歧义;会议名称使用全称,会浪费大量篇幅,所以一般采用简称。由于各种原因,原始资料中职务称谓和会议简称可能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这就需要志书编辑人员准确判断,依据相关规定予以规范。


职务称谓


在志书编修中,会涉及很多职务,而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常委

按《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常委】:“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由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全会)选举产生,由党的地方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委会其他委员组成。”《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选举时,先选举常务委员会委员,再选举书记、副书记。”

由此可见,党的委员会(简称党委)常委会委员即党委常委(不能简称“常务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纪委)常委会委员即纪委常委(也不能简称“常务委员”),包括书记、副书记和常委会其他委员。所以,志书列领导名录,除单列书记、副书记外,若需列常委名单,则应将书记、副书记的名字再列入其中(若为节省篇幅省去,则应予以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地方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务委员会由地方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

可见,地方人大常委会、政协常委会与党委常委会、纪委常委会不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包括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县级不设)和委员,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包括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所以,“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不宜简称“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为避免歧义,人大常委会、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也不简称“常委”。


2.地方党委书记、副书记

1982年中共十二大之前,地方党委除设有常委会外,不同时期还设有以下多个“书记”职务: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第三书记、第四书记、常务书记、书记、候补书记等(有的省市直至1986年)。依据党内相关法规,除第一书记外,其余均相当于现在的副书记。(在记述时,不能望文生义,要具体判断,并予以注释。)


3.人大、政协专门委员会领导职务

人大、政协均设有专门委员会,但领导职务的称谓有所不同。

人大法制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等人大专门委员会领导职务称“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而人大常委会设立的法制工作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构领导职务,则称“主任”“副主任”;政协的专门委员会领导职务也称“主任”“副主任”。


4.重要职务任免时间

重要职务领导变更,通常是免去一人的同时任命另一人(除个别职务特殊情况出现空缺外),所以在编写领导名录时,前后起止时间应重叠;但由于任命文件日期和宣布时间不一定在同一日(本应以任命文件日期为准,但往往大事记记载的是大会宣布时间),所以一般只需细化到“月”。如:

县委书记:

刘××,2010.2—2015.2;

李××,2015.2—2020.3;

张××,2020.3—2024.12。


会议简称


编修志书过程中涉及会议很多,而出现频次最高的则是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的主要会议,所以规范这些会议的简称尤为重要。


1.党的代表大会

规范简称:中共××省(市、县)第×次代表大会,或××省(市、县)第×次党代会。如:

2022年4月26日,中共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

2023年5月30日,(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

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的县市,党代会除每五年召开一次进行党委换届外,还每年召开一次,所以,表述有所不同。换届这次是第几次党代会,则次年召开的党代会称为几届二次党代会,以此类推。如:

2023年1月5日,渠县十四届三次党代会闭幕。(2021年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2022年召开十四届二次党代会。)


2.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

规范简称:(中共)××省(市、县)委×届×次全会(全体会议)。如:

2022年6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三届一次全会召开。

2023年7月26日,中共山西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举行。

在不产生歧义的前提下,“中共”二字可省略。

不规范的情况:将“全体会议”写成“全委会议”或“全委会”。


3.党的地方委员会常委会会议

规范简称:(×届)××省(市、县)委常委会(第×次)会议,或××省(市、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如:

2022年2月16日,广安市委书记张彤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2020年11月26日,泸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召开,传达……

2024年11月8日,(四川)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

有“次”序的,“次”应放“会议”前面,且在“次”序前加“第”。如:

2019年12月18日,简阳市委书记赵春淦主持召开十五届市委常委会第126次会议。

不规范的情况:把“次”放在常委会之前,或把召开会议的主语写成了省(市、县)委。如:

2022年4月13日,五届市委召开第15次常委会会议。

2020年12月17日,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

市委常委会会议,是市委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不是市委召开的会议。


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规范简称:××省(市、县)×届人大×次会议。如:

2024年7月30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届”放在“人大”之前,“次”放在“会议”之前,“次”序前无“第”。

不规范的情况:将“届”放在“人大”之后。如:

《关于砀山县人大十七届三次会议26号建议的回复》。


5.人大常委会会议

规范简称:××省(市、县)×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如:

2023年4月26日,成都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

“届”放在“人大常委会”之前,“次”放在“会议”之前,“次”序前加“第”。


6.地方人民政府全体会议

规范简称:××省(市、县)人民政府第×次全体会议,或省(市、县)政府第×次全体会议(在不产生歧义情况下采用此简称)。如:

邓德雄副特派员参加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

王凤朝主持召开市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

不规范的情况:在“政府”或“次”前加“×届”。如:

2024年9月4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十九届七次全体会议。

2024年1月4日,十五届××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2020年5月7日,××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政府与党委、人大、政协、纪委不同,除特别行政区政府外,其他没有明确的届数。


7.政府常务会议

规范简称:××省(市、县)(人民)政府(第×次)常务会议(与党委、人大、政协、纪委“常委会会议”不同的是,“常务会议”少了一个“会”字)。如:

四川省人民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

2024年12月1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如果有“次”序,换届后第一次政府常务会议,通常在前面加“新一届”。如:

2023年1月15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主持召开新一届省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

不规范的情况:在政府前或后加“届”。如:

2024年12月16日,县委副书记、县长×××主持召开十九届县人民政府第六十次常务会议。

2024年11月5日,县长×××主持召开县政府十八届三十六次常务会议。


8.政协全体会议

规范简称:××省(市、县)政协×届×次会议,政协××省(市、县)第×届委员会第×次会议。如:

2024年1月31日至2月3日,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召开。(与人民代表大会不同,“届”放在“政协”后面。)

2024年1月30日,政协通江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不规范的情况:将“届”放在“政协”前面。如:

2024年1月18日上午,十六届市政协三次会议闭幕。

政协全体会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协全体会议即政协章程中规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的政协×届×次会议,而狭义的政协全体会议则指政协×届×次会议议程中的开幕式、闭幕式等3~4次大会。如: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2024年1月20—24日举行

20日  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会)

22日  第二次全体会议

24日  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会)

其余时间  小组讨论或列席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在记述中切忌将二者混淆。


9.政协常委会会议

规范简称:××省(市、县)政协×届常委会第×次会议。(“次”放在“会议”之前)。如:

2024年2月18日,四川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省政协专门委员会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不规范的情况:把“次”放在常委会之前。如:

2024年3月22日,市政协召开十五届二十六次常委会会议。

常委会会议,是政协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不是政协召开的会议。

志书编纂中涉及职务、会议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只要编辑人员本着遵循规范,在不产生歧义的前提下,按照简单、统一的原则进行处理,就能避免给读者带来困惑和不便,使志书更好地发挥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


作者:杨青林,高级工程师,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原一级调研员,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武侯区志(1990—2005)》主编,《武侯年鉴》原主编。


来源:成都方志,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