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培训 >>> 志鉴研究

浅析镇村志中图片的收集与选择

2025-11-03    

摘要:图片利用其直观形象的特质加强了对镇村志内容的表达,进一步丰富镇村志的内容,同时达到美化版面、调整布局的效果。作为志书诸体并用的体裁之一,图片的运用除了能让镇村志的体裁更加全面,也是提升镇村志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增强镇村志可读性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受当下读图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影响,读者对图文并茂的镇村志喜爱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十几万字的志书想要获得读者的青睐,图片编排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需要有优秀的内容,还需要优秀的图片可以在第一时间向读者体现镇村志独特的“气质”。


关键词:镇村志图片收集选择


2022年3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镇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的通知》,全面部署镇村志编纂工作。纵观近年来全省各地出版发行的镇村志,我们发现,相较于传统志书的卷帙浩繁、略显枯燥,江苏名镇名村志更像一本本充满着创意和活力的“生活指南”或“旅游攻略”,不仅仅有古老志书的底蕴,又有新时代的气息。进一步深挖原因可以发现,这些时代气息和让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透过镇村志中图片等形象直观的元素展现出来的。因此,在打造全媒体志书的大趋势下,镇村志的图片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其编排越来越讲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图片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和实践。


一、图片在镇村志中的作用


最初的志书以图为主,称之为“图经”。随后逐渐演变到以志体为主,现在达到一个图文并茂的平衡。图片的运用经历从多到少再到精的过程,可见其作用之大。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指出:“无图,则不足以表形象”“图缺,而书志不得不冗也”。


图片作为志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直观、形象的特质在镇村志中发挥着与文字相辅相成,却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节省文字,增强形象直观性,表现事物的细节,还可以引申出文字不能表述出的动态张力,同样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因此,图片之于镇村志而言,其作用有三。


(一)形象生动提升存史性。每一张图片在拍摄成形之时就已经定格了历史,是对当时最真实的反映。图片将一些重要事件和活动的场面、重要人物的活动进行定格,真实、客观地记录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成就、重要人物、重要建设的一瞬。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面貌、社会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承载历史记忆的照片,在存史价值上的独特性是文字所无法比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片的存史价值会愈发凸显。镇村志的图片将本地风土人情的变迁、世代村民的集体记忆和历史文化具体地呈现了出来,这些图片不仅保存了珍贵的瞬间,而且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变迁。


(二)突出特色彰显地域性。通过镇村志中图片的应用能够拓展正文,浓缩信息的同时又充实内容,能让一个镇村的特色亮点第一时间展现出来,熟悉镇村的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不熟悉的读者可以通过图片在脑海中勾勒出镇村的特色。


(三)丰富内容增强可读性。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阅读习惯越来越趋于图文并茂、轻松阅读。大量纯文字的书籍,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吸引力有限。图片的运用,平衡和丰富了志书体裁,实现了志书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形式的共同运用。从功能上来讲,图片的使用也柔化了志书在读者心目中刻板的形象。运用图片能够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能吸引更多读者沉浸式阅读,进一步拓展读志用志面。


二、镇村志中图片收集的方法


一部精品良志,不仅有优秀的内容,也要有高质量的图片。我们的镇村志的配图数量都在每部100—150幅,体量占据了志书的“半壁江山”。对于镇村志中图片的收集,找对途径方能事半功倍。


(一)多思路提前规划。在镇村志编修启动之初,在动员各个参编单位撰稿阶段,就要将对图片征集的需求和条件一并提出,这是镇村志中图片收集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多渠道挖掘照片。镇村志中图片收集分为收集老照片、收集新照片,重点是老照片的收集途径。老照片可以从旧志中选取舆图、可以在编修二轮志时征集到的图片中选取,可以依托各类档案馆(室)中的档案照片,通过上述途径,可以收集到极具史料价值的图片。新照片可以面向社会征集,部分物照、景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补拍。


(三)多平台合作精选。拓展拥有丰富资源的各类平台,进行合作。加大与各地的报社、摄影家协会、学习强国地方平台、视觉江苏网、各地的融媒体中心等的合作,建立健全长期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对提升镇村志图片的质量、拓展图片的内容有很大帮助。


三、镇村志中图片选择运用的原则


关于图片入志的原则,相关文件上都多有规定:2007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关于第二轮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图照的选用应当注重典型性、科学性和存史价值的统一,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把握选用尺度。图照与文字内容相配合,图照的说明文字要准确。除立传人物外,地方领导人和地方志书编纂人员的标准像不得入志。2008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要求:图、照注重典型性、资料性,从不同角度反映变化的情况。照片无广告色彩。除人物传、人物简介外,无个人标准像。


镇村志在图片的选择运用上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无图注或者图注要素不全、照片像素分辨率不高,清晰度不够、因拍摄角度和入镜内容存在问题而导致观感不佳、图片数量分布不均、随文图片不随文、图片编排形式单一。


结合常见问题和各类规范规定的要求,笔者在镇村志中图片的选择运用的原则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意识形态要正。对所选用的图片所展现的观点、思想、真实度等方面要进行严格审查。重点注意这三点:一是慎用领导照片。虽然在《关于第二轮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是地方领导人的标准像不得入志,但对于地方领导的活动照、会议照等应慎重选择。突出政治性并非要通过选取领导人照片来展示,镇村志主打的是留存地方历史记忆、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应该把有限的版面倾向于刊载更多体现乡愁记忆的内容。对于刊载人物类照片,更多应该倾向英雄人物、劳模工匠等能够激发人民奋进、弘扬民族精神的人物以及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劳作照片等,存史的同时,达到教化的目的。二是图片内容要真实。真实性是志书的生命,入志图片应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不可掺杂虚假的成分。注意细节、不能做拿来主义,严格审查筛选,做到图文一致。内容不真实的图片出现在志书中,不仅没有达到丰富内容、美化版面的目的,反而弄巧成拙,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了志书的使用价值和权威性,因此,入志的每一幅图照都经得起读者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三是地图要规范。入志的地图种类很多,一般使用的有行政区域位置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要求:地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和有关部门绘制或者审定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采用测绘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所以,入志的地图要有审图号,要由有资质的测绘机构出具的地图才能用于志书。同时,在选择地图时,要注意属于我国领土的一些岛屿是否标注在地图上。


(二)图片质量要高。对于征集的大量图片,通过图片像素大小进行第一步入志图片硬性要求筛选,通过审查像素等指标来判定图片是否能达到印刷所需标准,一般最少要在1M以上,这样才能确保印刷在志书上的图片内容清晰、色彩鲜明。在表现形式上,应选用感光准确、构图优美、主题鲜明的图片,使读者看了赏心悦目。要剔除因拍摄角度和入镜内容存在问题而导致观感不佳、不能生动形象以图释意的图片。对于一些珍贵的黑白老照片,不拘于此大小要求,以黑白图片形式呈现更能凸显历史积淀感。


(三)构图内容要特。图片选择应有重点,既要有地方特色,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一地特点,又要有时代特色,特优、特新、特多、特早、特快、作用特别大、地位特别突出的事物,在志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从各层面体现某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事物,诸如,重大科技发明,当地工商业、农业、医疗卫生、文教体育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优质服务活动,优秀成果,先进生产工艺,名优产品,当地独具特色的景和物等。同时要针对图片的内容,按照图文互现、图文相关的原则来挑选,实现真正的图片随文。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大量同类型、与文字内容关系不大,不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要大胆舍弃。每张图片都有一个主角,这既是文字注释的重点,也是选择入志照片的一个原则。多选择能反映地方特色、时代特色、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照片,尽量少选会议类、视察类的照片。在选用照片的时候注意“所选用的图片不能有广告色彩”。


(四)图片处理要美。对于一些珍贵的照片,有划痕、黄斑、墨迹等缺陷的,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对图片做适当的处理。为了美化版面,突出主题,也可以利用电脑技术对图片内容进行简单适当的处理,如图片中出现“办证”之类的牛皮癣小广告或随地扔的垃圾及杂物等其他杂乱的背景,诸如此类不宜入镜的物品,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消除。在后期校对编排的成稿时要注意,不能因为满足版式需要而任性裁剪,防止出现为保证图片尺寸的统一,而出现误裁。


(五)图片编排要新。编排照片时要突出主题,同一页面的照片不能过于拥挤或凌乱,使用图照规格应多样化,编排也应多样化,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和视觉冲击力。最常见的是一个版面“三三”或者“二二”排布,基本对齐的中规中矩式样。在编排中,也可以形成大小搭配,高低错落的“不规则”摆布,部分照片可根据需要,采用圆形、棱形等多种形状,以活跃版面,使之错落有致,富有变化,有重中之重地位的照片,可以通版、超长折页等形式,以增强照片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但是要注意编排时要做到疏密得当,该稀则稀、该密则密,不能将照片做简单的叠加或堆砌。图片位置编排固然重要,但是更要遵循编排图要随文的原则。可以依据图片大小适当挪动位置,但不宜离所述的文字内容过远。不能为配图而凑合。同时,图片“不患寡而患不均”,要考虑图文并茂的均衡性,各篇、章、节的配图要尽量均衡。要考虑版面图片色调的和谐度,尽可能选择色调相和谐的照片,避免涂鸦感。总之,图片的编排要尽量达到版面明快、简洁、通透、美观、大方,大小、颜色搭配得当,前后呼应。


(六)图注要素要全。入志图片均应有简洁、准确的文字说明,记述要素齐全,事件性图片要说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结果,事物性图片要说明何时、何地、何物,保证入志图片说明的全面,增强图片的史料性,实现存史价值。图注的要求是简洁,准确、要素齐全,编写好图片说明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准确地传达图片所要表达的信息,避免图片因图注不全面而产生的模糊性和多义性。


(七)著作权要清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条例中作品的含义就包含有摄影作品。所以任何渠道获得的图片都必须署名,如实在不能确定照片拍摄者,应该注明供稿单位,同时在编后记中对摄影作者等有所提及,一方面达到保护作者著作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避免因此而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四、小结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借鉴历史的重要性,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9次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而乡镇村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积淀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农耕文明,见证了千百年来社会的发展变迁。每一个镇村都是一部厚重史书,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乡情乡愁;镇村的每一次变迁,都烙有深深的时代印记,镇村志编修也成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担着为国存史的时代记录和发挥鉴往知来作用的重要载体,成为助力地方志经世致用、服务当代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基于对镇村志中图片的收集选择重点的研究,希望能为编修人员在打造图文并茂的镇村志方面提供借鉴。


来源:《2024年度江苏省地方志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王卉,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方志编审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