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沧浪
苏州沧浪区以境内有宋代名园沧浪亭而得名。
沧浪区秦属会稽郡吴县,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割吴县地置长洲县,境域分属吴县、长洲两县。清雍正二年(1724),析长洲县置元和县,县治在十郎巷(今元和路),境域分属元和、长洲、吴县三县。宣统三年(1911)11月,裁撤苏州府和元和、长洲、吴县三县,设苏州,境域属苏州。1912年改苏州为吴县,境域属吴县。1928年划吴县城厢设苏州市,属苏州市,1931年撤苏州市并入吴县,境域属吴县。1947年,吴县城区改划为13个镇,境域分属东吴、南园、盘溪、胥江、葑溪五镇。1949年4月苏州解放,同月设苏州市,境域属苏州市。9月,撤销城区13个镇,分设东、南、西、北、中5个区,建区公所,今沧浪区分属南区、中区。其中,南区区公所驻孔副史巷11号。1950年5月,撤销区公所。1951年10月成立南区人民政府,驻醋库巷44号。1955年10月,南区更名为沧浪区,中区更名为观前区。1956年7月,撤销观前区,府前街道划归沧浪区。1958年11月,成立沧浪区人民公社。1960年8月,析沧浪区人民公社建胥江区人民公社。1962年6月,撤销区人民公社,改为区人民委员会建制。1963年3月,撤销胥江区,并入沧浪区。1966年11月,沧浪区更名为红旗区。1979年6月,复名沧浪区。2002年7月,虎丘区横塘镇新郭、友联等6个村划归沧浪区,成立友新街道。是年,下辖公园、双塔、府前、南门、胥江、吴门桥、葑门、友新8个街道。2004年3月,撤销公园街道、双塔街道,以原公园街道和原双塔街道竹辉路以北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双塔街道;撤销府前街道、南门街道,以原府前街道、南门街道和原双塔街道竹辉路以南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南门街道至今。2011年末,沧浪区辖双塔、南门、胥江、吴门桥、葑门、友新6个街道,辖有6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570个居民小组。2011年末,沧浪区地处苏州市区中南部,东起东环路,与苏州工业园区交界;南沿仙人大港至盘蠡路折至京杭大运河、石湖风景名胜区,与吴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为邻;西以京杭大运河与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相望;北界西段自长船湾沿河南折,经三香路向西至寺泾桥南折沿里双河,与金阊区相连;东西最大距离7.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千米,总面积25.62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双塔街道十梓街388号。
在唐代,沧浪地区即有建学记载。北宋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时任苏州知州捐地创办“苏州学”,后改称苏州府学。历史上,沧浪区共出过12名状元,尤以唐代归氏一门五名状元、清代彭氏祖孙会状,钱棨连中三元传为美谈。晚清至民国时期,一批教会学校和公、私立学校先后在今沧浪区域兴办,天赐庄、公园路、三元坊构成苏州文教区。区内有元末张士诚吴王宫殿、清初金圣叹哭庙案,近代蒋纬国、蒋吟秋、周瘦鹃、图书馆陆兰秀、苏州杂志社陆文夫等踪迹轶闻。
境内风景名胜区有盘门景区、官太尉河历史街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列入控制保护古建筑名单的有60处。其中沧浪亭、网师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区内有苏州公园、桂花公园、百花洲公园、旸园、三香公园、桐泾公园、文庙公园、龙港公园、友联公园9处现代公园和50多个小游园。
官太尉河历史街区位于双塔街道东北部、干将东路中段南侧,主要景点有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瑞云峰、东吴大学旧址、织造署旧址、定慧寺、寿星桥等。袁学澜、吴大澂、程小青、周瘦鹃、王颂蔚等众多历史名人曾在此寓居。
胥门位于万年桥南。《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一曰姑胥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重建,明清重修。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已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城门下,塑有伍子胥像。胥门古城墙为市级文保单位。
沧浪亭位于城南人民路东侧沧浪亭街3号,始建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以五代吴越钱氏近戚孙承祐园墅遗址创建构亭名“沧浪”,取《孟子》和《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沧浪亭主要景点有沧浪胜迹坊、沧浪亭、复廊、面水轩、御碑亭、闻妙香室、明道堂、瑶华境界、看山楼、翠玲珑、五百名贤祠、藕花水榭等等。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名录。
网师园位于阔家头巷11号,始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建别业作归老计,以网师自号,兼取史正志“渔隐”旧义,且与所在王思巷谐音,名为网师园。网师园主要景点有万卷堂、“藻耀高翔”门楼(有“江南园林第一门楼”之誉)、撷秀楼、梯云室和云窟、小山丛桂轩、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看松读画轩、五峰书屋、殿春簃等。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名录。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迹位于定慧寺巷22号,始建唐咸通二年(861),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判司王文罕兄弟捐资重建殿宇,并增建砖塔两座,至道元年(995)赐名寿宁万岁禅院,后习称双塔寺,南宋绍兴五年(1135)及明嘉靖、崇祯、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几度修葺,清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二年(1863)寺毁于战火,1954、1957年修复东、西塔;1980年起再次整修。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光寺塔位于盘门内东大街,始建北宋景德元年(1004),于天圣八年(1030)竣工,时名瑞光院多宝佛塔,清咸丰十年遭兵火,1987年整修。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文庙及宋代石刻位于人民路45号,始建北宋景祐二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毁于兵燹,自绍兴十一年重建、到清同治三至七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丁日昌相继重修,今为苏州碑刻博物馆。其中以平江图、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四方宋代图碑最为珍贵,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区共有大街小巷428条,其中干将路、十梓街(原名卧龙街、护龙街)、道前街、人民路、养育巷为历史老街。城内大多街巷的名称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含义,锦帆路是以相传吴王泛舟的锦帆泾而得名,五卅路是1926年纪念“五卅运动”而修筑。君到沧浪见,人家尽枕河。2012年末,区内共有城市桥梁134座,总长度2.08千米。其中灭渡桥(觅渡桥)、寿星桥、官太尉桥、吴门桥分别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8月,经中共苏州市委研究决定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撤销苏州市沧浪区人民政府、平江区人民政府、金阊区人民政府,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2011年,沧浪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23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72.9亿元,财政总收入34.38亿元。辖区户籍人口32.65万人,登记在册暂住人口12.48万人。
- 上一篇:“七狸”山塘考
- 下一篇:龙蟠虎踞话地名――闲话南京地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