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 苏南小延安——李巷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南京市溧水区的李巷村,探寻那段被称为“苏南小延安”的抗战岁月。
李巷村,位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南丘陵山区,距溧水城区26公里。全面抗战时期,中共苏皖区委、苏南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十六旅旅部等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曾驻扎在溧水李巷地区,李巷因此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苏南党政领导机关在李巷制定了《苏南施政纲领》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令,苏南新四军领导机关在这里组织指挥了苏南反顽战役、溧高战役、张家岗战斗等一系列战役战斗,无数抗战指令电报从李巷飞向苏南各地,曾被史称为苏南“小延安”。陈毅、粟裕、谭震林、王必成、江渭清、钟国楚等一大批新四军高级将领在这里浴血奋战。李巷也涌现出李孝廉、李琪等一批抗日志士,他们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留下了血与火的记忆。
1938年,新四军从皖南东进苏南,第一支队一团和第二支队四团先后驻扎李巷。但真正让李巷成为苏南抗战中心的,是1941年11月28日那个悲壮的日子。那天,日军出动3000多人扫荡新四军第十六旅驻地溧阳塘马村。十六旅的指战员们浴血奋战,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壮烈牺牲。第二天深夜,部队转移到了李巷李氏宗祠。从此,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肩负起了领导苏南抗战的重任。在这里,陈毅三次到访,每次都住在村民李光保家;粟裕在李氏宗祠召开过群众大会;王必成、江渭清、钟国楚等将领在这里运筹帷幄。方圆5公里内,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设施星罗棋布,俨然一个“小延安”。
说到李巷,就不得不提一位传奇女性——李坚真。她是溧水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也是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她是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女红军之一。她信念坚定,工作认真,关心同志,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大姐”,连毛泽东都夸她是“不简单的女同志”。1942年,李坚真带领中共苏皖区委党校学员在李巷地区组织开展减租减息试点工作,使溧水县成为苏南减租减息工作的模范县。至今,李巷还保留着她的旧居,展陈着她的生平事迹。江渭清将军的故事同样感人。这位八次负伤的硬汉,在李巷附近的岗上村举办抗日训练班。1985年,曾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的他,专程回到李巷看望乡亲们。最让人泪目的是钟国楚将军和房东一家的故事。房东妻子曹福英在新四军北撤后,为保护部队物资被国民党迫害致死。1996年,钟将军逝世后,特意嘱咐要安葬在溧水烈士陵园,永远守护这片他战斗过的土地。1938年10月,大李巷党支部在李孝廉家成立。1939年春,在这里建立地下交通总站,保证溧高、江溧句两块抗日根据地的通讯联络,肩负传递情报、护送干部的重要使命。李孝廉是大李巷党支部副书记,不久改任党支部书记,是地下交通总站的负责人,也是溧水县农救会主任。1944年4月的一天深夜,侵华日军突然包围了李巷村,将全村老百姓集中在一片空地上,日军头目站在高处,“叽里咕噜”地大声叫喊,旁边的翻译官传话说:“李孝廉在哪里?快说呀!不说统统把你们枪毙。”连喊了几遍都没有回应,日军头目急了,从高处跳下,在人群中拖出一个老汉,用刀架在他脖子上:“你说,谁是李孝廉?”老汉始终不吭声。日军头目穷凶极恶地说:“再不说,马上杀了你!”在这紧要关头,李孝廉拨开人群,高喊:“我是李孝廉,放开他!”李孝廉被日军抓走了,全村老百姓得救了。李孝廉在狱中受尽酷刑拷打,但他始终保持革命信念,坚守党的秘密。后经多方努力,被组织营救出狱。
红色李巷
80年过去了,您看见了吗?如今的李巷,已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2016年以来,当地投入数亿元进行改造,恢复了6处革命旧居,建成了15个教学点。2017年开放至今,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游客。这里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获得了“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等荣誉称号。走在李巷的青石板路上,抚摸着斑驳的老墙,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抗战号角,看到革命先辈们的身影。李巷的故事告诉我们: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精神永不忘。
来源:《江苏地方志 · 红色地名》
- 上一篇:④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小莫斯科”——金坛建昌圩
- 下一篇:⑥“英雄的湖”——阳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