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一场扬州相遇 成就千古诗篇

2023-11-09    嘉玥

公元826年,在扬州,白居易和刘禹锡第一次相见,一场伟大的千古诗缘在白居易温情细腻的浅吟低唱中徐徐拉开帷幕。这一年,刘禹锡自被贬以来已经离京飘零二十多年了,而此时的白居易,同样处于政治失意的状态。席间,两位诗苑巨擘把酒对饮。

文俐 摄

文俐 摄

白居易先赠给刘禹锡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两位大文豪虽说是初次见面,但是一见如故,“诗称国手”是对刘禹锡文学造诣和才情的高度赞美,惺惺相惜之意溢于言表。

白居易将“举眼风光”“满朝官职”与惋叹刘禹锡的“长寂寞”“独蹉跎”对举,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反差。刘禹锡曾经被赞“有宰相器”,“永贞革新”失败后,与柳宗元等人被贬官他乡。全诗集赞美、惋惜、劝慰之情于一炉,表达了对刘禹锡际遇的深刻同情和不平。

而在席间,刘禹锡和诗一首,就是流传千古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在刘禹锡回赠诗中,非常能体现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坚韧顽强的意志。虽然受到贬谪,在巴山楚水荒凉之地度过了二十三年,让他长期远离政治中心,徒增寂寞与蹉跎,但刘禹锡不记恨于心,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面对白居易的叹惋与鼓励,刘禹锡劝慰好友不必为自己而忧伤,表达出要重新投入生活的愿望和豪迈的信念。

那一年,两人都已五十五岁,天涯沦落,相见恨晚。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扬州的余晖中,互相赠诗,彼此慰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被白居易称为“神妙”,从此成为千古名句。两首诗珠联璧合,堪称酬唱诗歌的“双璧”。

扬州一场酒宴,不仅令初次相遇的白居易和刘禹锡留下了两首传颂千古的诗作,更令他们结成伟大的友谊。

文俐 摄

文俐 摄

若干年后,两人同住洛阳养老。年岁大了,都有病痛,看书、行动多有不便。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咏老赠梦得》(刘禹锡,字梦得),刘禹锡回了一首《酬乐天咏老见示》,回应了白居易的困惑:人谁有不老的呀?劝慰白居易要少看书,爱惜眼睛,争取延年益寿。

最后,他写出了全诗点睛之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以此与老友共勉。这两句诗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人,激励了无数人。

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白居易填了《忆江南》词三首,其一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刘禹锡填《忆江南》二首。白居易从正面夸赞“江南好”,盛赞江南风光,令人无限向往。刘禹锡从侧面拟人化地描写了洛阳的春天:“春去也,多谢洛城人。”清新流畅、含蓄婉转。结果,二人词作又都成了千古名篇,一直传诵至今。

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他们同一年出生,又都经历过仕途浮沉。虽然诗风不同,但由扬州的一场相遇而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互相激励,创作出不朽的伟大诗篇,像两颗闪耀的星辰,名垂青史,交相辉映。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仪征枣林湾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