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有盐 时光知味
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很多人记住了广陵,记住了李白,记住了烟花三月里的江苏扬州。浩瀚无边的长江水,绚丽斑驳的烟花三月,风流倜傥的诗人,飘逸灵动的神韵,激起了多少人对于广陵、对于扬州的向往。
扬州是一座因水而生、因盐而兴的城市。自西汉广陵王刘濞“开山铸钱,煮海为盐”,扬州从那时起就一步步走向繁荣。明清时期,扬州盐业辉煌的盛景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商人的目光,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盐商纷纷云集扬州。位于扬州老城区的广陵路,浓缩着扬州的辉煌历史和盐商记忆,并以精致的园林、古老的书院、众多的盐商住宅,被研究扬州历史、扬州文化的学者们称为“一条广陵盐商路,半部扬州发展史”。
广陵路 周超英 摄
广陵路由过去的缺口街和左卫街组成,全长1500米左右。行走在略显沧桑的广陵路,青砖黛瓦,探访盐商豪宅的岁月斑驳,苏北电影院、人民银行、第一百货、第一副食等一批老店面和文化资源,承载了一代老扬州的记忆和乡愁。梅花书院、刘庄、二分明月楼、贾氏盐商住宅、张联桂故居等一座座精致庭院和古老建筑,又沉淀了广陵路最深厚的历史韵味。位于广陵路269号广陵有盐历史文化街区,是扬州对老街古巷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中坚持“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的又一次成功探索。
朱广盛 摄
开辟广陵有盐历史文化街区,就是通过对四岸公所、二分明月楼、贾氏盐商住宅和原广陵小学等历史建筑进行更新提升,充分挖掘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把广陵故事和盐商历史更好地介绍给游人,将地地道道的“广陵”从城市的共同记忆、文化根源中寻找灵感的碰撞,在实现历史文化延续的同时让空间和内容变得更加富有新意。
为什么叫广陵有盐街区呢?一是四岸公所以前是皖、赣、鄂、湘四省盐商在一起商议事情的盐务机构所在地,再就是贾氏盐商住宅是一个盐商住宅,二分明月楼也是因盐而生的花园,所以就取了“有盐”这么一个名字,然后加上“广陵”,“广陵有盐”听起来比较新中式,希望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广陵有盐”对古建筑的改造更新及周边环境的整治,丰富了人们的游览体验,“盐”的繁华盛景得以重现。
广陵有盐街区规划面积107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656平方米。南接丁家湾的四岸公所,按当年清朝政府规定,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的食盐,均需从两淮盐区运出,故四省盐商大量聚集于扬州。四岸公所现存楠木大厅三间,水磨砖雕门楼一座及门楼两侧吊脚箩底砖八字墙各一处。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岸公所东侧的贾氏盐商住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3178平方米。住宅正门临大武城巷,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轴线,东部前后五进,西部四进为花厅,现为“广陵有盐”城市会客厅。
北面是二分明月楼。二分明月楼是一座幽静别致的清代私家花园,花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寻找到与月亮相关的痕迹。月桥、月门、月窗,在被称为“月亮城”的扬州,这处保存“月亮”最多的景致,紧紧封锁着自己的光辉。
任冬美 摄
其实,二分明月楼较贾氏盐商住宅“年龄”更大一些。二分明月楼是清道光年间一位姓员的盐商所建,清光绪年间被贾颂平购得并入贾氏住宅。有资料显示,贾氏最盛时,大、小武城巷一带,以及二分明月楼园林,都是贾颂平的宅第和园林。
周超英 罗莉华 摄
广陵有盐,时光知味。广陵有盐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各种沉浸式“有盐”体验和文创布局,吸引了无数游客到此游玩拍照,成了广陵路上不折不扣的网红打卡地。有历史就有底蕴,有文化就有内涵。让我们在“有盐”广陵相遇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共同品味广陵“盐”,聆听广陵故事,于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中领略新旧交融之美。
- 上一篇:涟漪之地话双塔
- 下一篇:漫画家张文元笔下的淮安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