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张学锋:康熙两次巡幸江苏,正史比野史还要精彩

2025-02-10    

苏州府志卷首设置“巡幸”是《[康熙]苏州府志》的一个独创,因为皇帝巡视非常特殊,所以不能像传统志书那样从卷一卷二开始,因此专设了“卷首”。此后苏州乾隆、道光、同治时期的三部府志同样也在卷首设置了“巡幸”。有清一代,康熙帝巡幸苏州6次,其孙乾隆帝也巡幸了6次,因此至少要到《[道光]苏州府志》,才把康熙帝、乾隆帝祖孙两代的12次江南巡幸记录完整。


IMG_260


《[康熙]苏州府志》刻成大致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只记录了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第一次南巡和康熙二十八年(1689)的第二次南巡。那么,他为什么要不远万里南巡江南呢?其一,遵循儒家经典《尚书》《周礼》所见君王巡幸天下制度。《易经》所说“省方观民施教”,即上位者巡视考察各个方国,深入民间,观风俗,推教化。其二,其时康熙帝已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海内升平。于是,在臣工的提议下行帝王巡狩之制,驾车东巡,祭祀泰山之神,并南巡河务。


皇帝南巡,被认为是尧舜以来数千年未见之盛举,而且沿途费用均出自官中,不惊扰城镇市集,百姓夹道欢迎,在志书中记录下来,便是向老百姓昭示皇帝的恩典。在南巡出发之前,康熙帝还蠲免了江南各省田租的三分之一,并且把銮驾所经地区的人丁税也免了。


船队从北京经京杭大运河南下。十月初十,康熙帝一行登上泰山,祭祀天神。其实这是汉代以来传统的封禅仪式,目的在向天神汇报人间的平安。下泰山后过汶水,然后一路南下。船队并未一站站停靠,而是一路向南,十月十八日,在徐州府所辖宿迁县驻跸。史称随康熙帝南巡的内阁学士、翰林院学士、各部尚书等和众多侍从们,一切食用均来自御膳房,于地方官民秋毫无扰。


船队继续南下,渡过淮河,进入江淮运河,顺次途经江苏宝应县、高邮县。由于洪泽湖水横溢,浸灌民间田亩,里下河周边的土地民房淹没殆尽。康熙帝在此停船,视察河工,咨询水务部门官吏,令大臣研究治水良策,希望早日根治水患。

十月二十三日,船队从扬州府仪真县渡长江,停靠长江南岸的镇江府城,登临金山,眺览形胜。


十月二十六日,船队到达苏州府下的吴县浒墅关。江南总督王新命、江苏巡抚汤斌、安徽巡抚薛柱斗、江苏布政使司章钦文、督粮道副使臣刘鼎等主要地方官员都已在此候驾。当时身在苏州的致仕翰林官沈世奕、缪彤、徐秉义、汪琬、范必英、徐釚,及太子东宫府的左春坊左谕德孟亮揆等,都跪在码头上迎候,而沈世奕、缪彤二人,正是《[康熙]苏州府志》的正副主编。康熙帝下船后,一一接见了这些致仕的苏州籍官员,还仔细询问了他们在苏州的生活情况,临了,还给每人赏了一小罐御膳房制作的糕点。


IMG_262

图为康熙皇帝南巡苏州,阊门外挂满彩旗。宋骏业绘《康熙南巡图》局部


过浒关,船行至苏州城西北的阊门码头,这里五水汇合,水面极宽,能够停靠大型船只。康熙帝下船,骑马进入阊门,缓辔行进在今西中市街上,并让路两边的百姓无需回避。苏州士女闻讯而来,早就在道路左边摆设了香烛,跪拜迎接,都想一睹天颜。康熙帝遇到一个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人,便停下马来,亲切地问他多少岁了,几个儿子,有没有孙子,并送上一盒点心祝他健康。


IMG_263

《康熙南巡图》之皋桥、黄鹂坊桥


骑行至皋桥,南折,沿吴趋坊一路南行,到达黄鹂坊桥西堍。吴趋坊南北长约500米,紧邻苏州城第一直河,市井繁华。由黄鹂坊桥西堍继续南行,进入学士街。学士街北段西侧便是明代著名文士王鏊故宅,第一直河对岸是唐宋龙兴寺遗址,龙兴寺废后成了明朝申时行的庄园,往东不远处是吴县县衙。继续往南,途径当时的江苏布政使司衙门,第一直河对岸则是吴县县学。过了第一直河与第二横河交汇处的昇平桥,再过第一直河与第三横河交汇的歌熏桥,往南便到了苏州城西城墙上的胥门。胥门外是护城河与胥江的交汇处,水面也极为宽阔,是著名的胥门码头。这里有接官厅,历史上到苏州来的官员通常都在胥门登岸,苏州当地官员就在接官厅迎接各路来宾。


IMG_264

胥门外接官厅 宋骏业绘《康熙南巡图》局部


接官亭往南当时还是沼泽地,叫百花洲。从这里往东拐的巷子叫侍其巷,沿侍其巷往东到头,就是当时苏州城里南北向的主干道之一,今称东大街。沿东大街往南,便到了著名的开元寺。开元寺后来毁于战火,但寺里的明代建筑无梁殿,一直保存至今。再往前便看到了苏州城南城墙,城墙下就是瑞光寺。


康熙帝进寺休息,问寺僧戒瑄属哪个宗派,在哪里出的家,又在哪里受的戒?戒瑄跪地一一作答。休息结束,康熙帝在众人的陪同下走到盘门,登上盘门城楼望向城外。康熙帝在这里见到的是苏州的另外一幅景象:颓倒的墙垣,破烂的草房,时已十月,农民还衣不蔽体。皇帝看到自己的子民如此,不禁恻然怜悯。


IMG_265

盘门城门、瑞光塔、吴门桥尽收眼底。瑞光寺院外那一大片田野便是延续了数百上千年的姑苏南园田地。吴门桥畔则是商业兴旺的盘门大街。宋骏业绘《康熙南巡图》局部。


康熙帝一行沿着城墙往东走,经今南门,再一路往东走到了城墙的东南角。折而往北,经葑门、相门、娄门,再折而向西,从齐门下城楼。这个行程,几乎走完了苏州城墙的一半,城里、城外一望无遗。下齐门后,沿齐门大街南行至拙政园游览。从拙政园出来,沿临今顿路、凤凰街行至苏州第三横河,这个地方是今天是十全街,往东就到了带城桥下塘,正是苏州织造府的正门。这个门也是今苏州市第十中学的南门。当时江宁织造府的主人是曹寅,正是曹雪芹的祖父。苏州织造府的主人是李煦,是曹寅的妹夫。曹、李两人都是康熙帝的亲信。康熙帝在苏州南巡的第一天就驻跸在织造府。当天晚上,还命令翰林学士常书和孙在丰将祭祀明孝陵典礼的皇帝仪注准备好。


IMG_266


十月二十七日,太阳升起,康熙帝一行离开苏州织造府,一路上仪仗先导,苏州士女都在路两旁迎候。出了阊门,沿着山塘河行至虎丘。皇帝把仪仗队伍屏退在虎丘的头山门以外,只身带着亲随把虎丘的殿阁一一看来,徘徊良久。下山后登船前往无锡。


次日,康熙帝一行游览锡山。他对江苏巡抚汤斌说,翰林院编修汪琬,文章名气很大,最近听说他回到乡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实在是值得表扬!于是赐他御书一幅让汤斌亲自送往,并免其谢表。


十一月一日,康熙帝南巡到了江宁府。江宁府城就是今天的南京,这里是两江总督等省级机构的驻地,是江南最重要的城市。在这里,康熙帝亲自祭拜了明太祖朱元璋孝陵,下诏陵寝周围禁止砍柴,并赏赐了当地的守陵户。在江宁期间,康熙帝还赏赐江南总督、江苏巡抚等御笔题词和蟒袍、各式御膳房点心,随行的文武百官及士兵护卫都得到了不同数量的封赏。


IMG_267


十一月四日,御驾回銮。出了江宁府城石头门,到了下关码头,沿途送行的官民达数万人。康熙帝命暂停舟,对江南总督王新命、江苏巡抚汤斌、安徽巡抚薛柱斗嘱咐道:“一直以来都听说江南是财富之地,此次亲眼来看,正如你们日常所报,民风土俗似乎充实,但这限于府城,农民的生业,民情的淳朴,还不如北方。这都是因为你们在粉饰太平,崇尚奢华。各级官员应该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情,一定要让老百姓以农为本,做到家给人足,一定不要辜负我对全国百姓的一片心意。”王新命、汤斌、薛朱斗等跪地回奏,表示要遵循皇上的谆谆教诲,以符圣望。


康熙帝北归后,江南地方官府在江南总督驻地江宁府、江苏巡抚驻地苏州府、安徽巡抚驻地安庆三处立碑,以纪念康熙帝的南巡盛况。苏州府选择在胥门外护城河与胥江交汇处建造万寿亭,矗立丰碑,以纪念康熙帝的第一次南巡。


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月初八日,康熙皇帝再次出巡。京城附近的老农献上一茎多穗的麦苗,康熙帝看后很高兴,便对大臣们说这是吉兆,告诫大臣们要重视农业,关心民瘼。


IMG_268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之泰山


正月十五到了山东,皇帝下诏免除天下明年的田租,并给随行大臣赐食。经过济南时,观览了趵突泉和珍珠泉。离开济南后,往南到泰安,祭祀泰山神祠,诏命每年拨款修缮维护该祠。之后过济宁、徐州、宿迁,渡淮河,经江淮运河南下扬州,沿途看到居民景象比上次巡幸时好多了,即下令免除江南历年欠下的丁口税200多万两。由此往前,叫停了所有修治渠道道路、张灯结彩迎驾的行为。


IMG_274

《康熙南巡图》第七卷局部·浒墅关


康熙帝一行从仪征渡过长江,在镇江登岸,观览了金山、焦山、北固山甘露寺、竹林寺等。二月初三,巡幸船队到达浒墅关。江南总督傅腊塔、江苏巡抚洪之杰、安徽巡抚江有良、布政使督粮道参议钱捷及苏州府、县各级官员在此候驾。苏州籍致仕官员韩菼、归允肃、缪彤等也跪在岸边接驾。一行进入苏州府城时已是傍晚黄昏,苏州城内四处欢呼,彩灯夹道,数万人跪迎在道路两侧。与第一次巡幸一样,康熙帝当晚驻跸苏州织造府。


第二日,皇帝銮驾经养育巷,缪彤跪在家门口迎接康熙帝。康熙帝问缪彤的职衔,缪彤回答说本是翰林院侍讲,告老还乡后不久就病了,所以留在了苏州。康熙帝问他如今病好没有,缪彤说自己六十三了,年事已高,无以报效朝廷。康熙帝微笑着安慰了这位老臣。


IMG_275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之阊门


康熙帝一行从阊门码头上船,经山塘河到了虎丘山门,苏州众多官员在此迎驾。登岸,慢行至千人石。虎丘山周边万民瞻仰,欢声震天。这时位于虎丘正中的万岁楼刚刚落成,规模壮丽,曲径通幽,层层登临,有如瀛台。万岁楼东、西两边设了红门,康熙帝从东门拾级而上,来到楼前,见到了御碑,便问是何人所造,陪同的山僧答道:“皇帝您蠲免了往年欠租逋税,苏府百姓感恩戴德,因此全城官民一起捐资建造了此碑。”说完就把御碑文字呈上,皇帝看了点点头。来到悟石轩,朱栏翠竹,互相掩映,一泓池水,光可鉴人,康熙帝看得很高兴。又到禅堂,在雪浪轩稍停,穿过剑池石梁,继续往西观览。观览后又回到万岁楼前,再沿台阶下来,到了生公讲堂旧址,赐寺僧银百两。又行走半里许,见玉蝶梅绽放,康熙帝驻足观赏,回到可中亭,再从东门出去。


IMG_276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之虎丘


康熙帝一行往下走到二山门。苏州府士民刘廷栋等、松江府士民张三才等已跪在那里等候,待皇帝到前,拿本起奏:“我等苏、松二府,与邻近的杭州、湖州、常州诸府相比,税粮至多,百姓实在难以承受,请求皇上开恩,万望酌情减额!”康熙帝问:“同一件事,为何上奏两本?”答曰:“我们讲的事情是一样的,但我们属于不同的府,所以苏、松两府各奏一本。”康熙帝命令侍卫收下奏本。又问:“蠲免你们钱粮,可快乐否?”他们连忙叩首回奏:“皇恩浩荡,恩同再造。”回銮织造府,康熙帝向洪之杰询问苏、松二府税粮重于其他各府的原因,并下令中央各部去好好商量。


IMG_277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之织造府


第三天,康熙帝一行离开织造府,到胥门码头乘御舟前往木渎镇。沿胥江至木渎,弃舟登岸,游览周遭。午后到了光福邓尉山圣恩禅寺。康熙帝问寺僧:“梅花何处好?”寺僧回答说:“吾家山最胜。”康熙帝即命其前导观梅。正是初春时节,夕阳在山,花香袭人。黄昏,康熙帝回到圣恩禅寺四宜堂卧榻上休息,进了御膳。此时,听到堂外松涛阵阵,便让人取来纸笔,即兴挥毫。


次日拂晓,圣恩禅寺方丈济石前来觐见。康熙帝赐了他御笔“松风水月”四字,并赏赐黄金二百两。归途,冒雨登灵岩山,观览山上琴台、响屧廊、浣花池等处,赐山僧延音御笔“峦翠”二字。下山后,康熙帝一行坐上御舟,沿胥江、江南运河前往吴江,继续南行,到达大运河的终点杭州。稍事整顿,渡过钱塘江前往绍兴祭祀大禹。


IMG_278


正月十九日,康熙帝一行返回苏州,召见了在苏官员。大臣们纷纷请求康熙帝再留几天,以满足苏州百姓的愿望。


次日,康熙帝特意让鸿胪寺官召来翰林院编修汪琬,赐他四盆果品。又赐已故翰林院大学士宋德宜长子、翰林院待诏宋骏业一幅御书《春夜宴桃李园序》和四盆果品。还赏赐了华山僧人晓青御笔“远青”二字及一首御制诗。康熙帝想起松江府人、湖广粮储道叶映榴以身殉节,既已追封工部右侍郎,又命内阁、礼部议定谥号“忠节”赠予,并亲书匾额赐予叶家,以示抚慰。


苏州城百姓派代表朱尔秀、刘廷栋等人向皇帝献上数百种物品,康熙帝象征性地命人取了一把米、一颗福橘,并转达了慰问之语。康熙帝这一次南巡,深入民间,连妇孺儿童都能远观皇帝,不仅没有费民间的一根草一粒粮,而且还蠲免了数百万两税粮。考虑到江浙人才辈出,更让督抚学臣和总督、巡抚商议,增加儒童进官学的名额,弘扬文教。


再一日,康熙帝一行出阊门上船向北进发,在苏官员送驾至无锡县境。到无锡后,游览惠山,赏赐御书“品泉”二字。无锡结束后再往江宁府,按仪注祭祀明太祖孝陵。又到驻防江宁的满洲军人驻地满城,检阅慰问军队,赏赐总督、巡抚、将军及随侍大臣钱财物品。


康熙帝的两次南巡,随到之处,凡是府、州、县官员因犯小错降级贬谪的,都给他们官复原职。经过高邮等水患频仍之地,他亲自到上下河堤视察,谋划解决水患的方策,意识到若要国家强大安稳,整治沟通北京与江南的运河系统是重中之重。


IMG_280


作者:张学锋,江苏苏州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康熙]苏州府志》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