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扬州档案 | 扬州最早的高等院校

2025-11-12    

1952年5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和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在苏北设立四所大专学校,其中之一就是苏北师范专科学校。该校是扬州高等教育的开始,也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五所师专之一。


IMG_256

扬州大学


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校址选定在扬州市西郊瘦西湖畔,占地约12.4公顷。经过紧张的建设,建成了5958平方米的教学、生活、行政办公等用房。在集中了由苏北行署文教处委托扬州中学代办的数理专修课、私立通州师范学校代办的文史专修课、苏南丹阳艺术师范学校代办的艺术专修课,及苏北师资训练学校的教育专修课和当年全国高校统招分配的新生后,苏北师专于1952年11月10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同期,在扬州还新建了一批高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南通学院农科农艺系、牧医系和江南大学农艺系、苏南文教学院农教系合并组成苏北农学院。1963年,江苏水利学院大学部(机电排灌、农田水利和河川枢纽及发电站专业)并入。1971年,南京农学院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更名为江苏农学院。1979年,南京农学院恢复建制,迁回原址,江苏农学院仍在扬州校址办学。


1959年4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扬州师专与苏北师专合并,改名为扬州师范学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扬州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1980年1月,在扬州光机学校的基础上建设扬州工业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扬州工学院。1982年2月,江苏商专由南京迁至扬州,并将原省商校并入该校。1982年8月,省政府决定在扬州水利学校附设水利职工大学。1984年9月,扬州水利学校升格为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同时保留中专教育。1984年,扬州医专升格为扬州医学院。1983年,省广播电视大学扬州分校和市职工电视大学合并为省广播电视大学扬州分校,1985年更名为市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扬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扬州教育学院。1984年9月,在扬州职工大学基础上新建扬州职业大学(与市职工大学联合办学,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83年起,扬州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至1986年,走出首批毕业生642人。


1985年9月,扬州省属6所高校建立院(校)联席会议,决定在图书资料、教材交流、教学、科研、总务等各方面进行交流协作,开始了合并办学的探索。1992年,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成综合性的扬州大学,在全国率先拉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IMG_257

扬州大学逸夫图书馆


至2024年,扬州市有普通高等学校8所。其中,市属高等学校1所,即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教育学院划入职大管理,不计校数);有驻扬省属高校3所,分别是扬州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有驻扬省属民办高校1所,即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有民办高校3所,分别是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其中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南邮通达学院为独立学院,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为高职院校。


2023年,扬州大学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在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基础上,进入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行列,成为“双省部共建”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43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6400多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8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10个,“十四五”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农业科学、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物理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改编自《扬州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