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新四军苏南抗战首捷发生地——韦岗
今天,我们回到1938年的夏天,走进江苏省镇江市西南郊的韦岗,重温新四军在江南敌后抗击日寇的第一场胜仗——韦岗战斗。这场战斗被誉为“新四军江南首捷”,它不仅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更点燃了江南抗战的星星之火。韦岗地处镇江市西南郊,距离市中心约 20 公里。相对于江南地区多平原、水网的地形,韦岗这一带却是绵延的丘陵和小山地,镇句公路从这里蜿蜒通过。韦岗以南的公路,东侧有标高198米的赣船山,西侧有标高 425 米的高骊山,公路夹在两山脚下,形成一条 3 公里长的弯道,地势险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肩负起敌后抗战的重任。
1938年春,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在皖南集结。中共中央指示:向苏南挺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4月28日,一支特殊的部队——新四军先遣支队,在司令员粟裕的率领下,从皖南岩寺出发,穿越重重封锁,向敌后挺进。他们的任务是侦察敌情,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5月19日,先遣支队进入苏南。6月初,陈毅率领的新四军第一支队也抵达苏南。两支队伍汇合后,决定在南京至镇江之间的交通线上寻找战机,打击日寇。6月15日,先遣支队在侦察中发现,镇江至句容的公路每天有数十辆日军汽车往返,而且戒备松懈。粟裕司令员亲自登上赣船山,用望远镜观察地形。只见韦岗一带山峦起伏,公路蜿蜒于赣船山与高骊山之间,形成一条长约3公里的险峻弯道。这里林木茂密,正是打伏击的理想地点。粟裕当机立断:就在这里设伏,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6月16日夜,一支精干的伏击队伍悄然进入预定阵地。战士们屏息凝神,等待着黎明的到来。6月17日上午8时许,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声,日军车队缓缓驶入伏击圈——共5辆军车,车上载满士兵和物资。“打!”随着粟裕一声令下,机枪、步枪同时开火,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响。日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粟裕亲自带队冲锋,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扑向敌人。战斗仅持续半小时,前4辆军车被击毁,第5辆仓皇逃窜。此战共击毙日军二十多人,包括土井少佐和梅泽武四郎大尉,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
韦岗伏击战纪念馆教育基地参观路线图
韦岗战斗规模虽小,意义却极其深远。它是新四军挺进江南后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陈毅司令员赋诗祝贺:“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粟裕也写下《韦岗初胜》:“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 捷报传开,举国振奋。《申报》《大公报》等媒体争相报道,蒋介石也致电叶挺军长表示嘉奖。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让江南人民看到了希望,坚定了抗战信心。
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
80年过去了,您看见了吗?韦岗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英雄的精神永存。今天的韦岗,矗立着一座高耸的胜利纪念碑,碑文铭记着那段峥嵘岁月。近年来,镇江市润州区深入挖掘韦岗的红色资源,打造“初心主题园”,将革命精神融入新时代的发展中。韦岗人提炼出“首战必胜、探索进取、担当创新”的韦岗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红色旅游,让这片英雄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韦岗战斗的故事告诉我们:胜利从来不是偶然的,它是信念、勇气和智慧的结晶。8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历史,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来源:《江苏地方志 · 红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