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志”载烽火 · 抗战记忆专题 >>> 抗战志略

抗战志略|⑱ 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025-08-22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得到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一些国际友人还不辞辛劳地来到江苏敌后根据地,直接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1941年5月,著名的德籍作家兼记者、德共党员汉斯·希伯偕夫人秋迪,在新四军驻沪办事处的帮助下,来到苏北根据地。在盐城期间,他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工作,参加了根据地召开的政治集会和各项活动,撰写了《重访新四军占领区》《在亚洲的日本战线之后》等长篇通讯,发表在《美亚评论》上,及时向外界报道了被国民党当局宣布已“解散”的新四军的抗日活动和方针政策,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同年9月,希伯夫妇离开苏北到山东根据地继续采访八路军,写成了一本名为《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小册子。11月30日,希伯在大青山反“扫荡”战斗中不幸牺牲。八路军教导二旅在赣榆抗日山烈士陵园为他修建了纪念碑,以缅怀这位为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献身的国际主义战士。希伯牺牲以后,秋迪女士继续与新四军保持密切的联系,为华中军民的抗战事业奔走呐喊。罗生特大夫是奥地利著名的泌尿科医学专家。1938年,他因遭受德国法西斯的政治迫害来到上海。1941年春,在新四军卫生部处长沈其震的动员下,秘密来到苏北盐城,在新四军从事医疗工作。他以精湛的医术为新四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救死扶伤,解除病痛,赢得了军民的信赖,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聘为新四军卫生部顾问。


抗日山全景


在江苏各抗日根据地,还活跃着日本、朝鲜等国反战人士建立的反战组织。1942年2月26日,“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淮北支部在新四军四师政治部成立,后藤勇为支部长,共有四名盟员;同年7月11日,“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苏北支部在新四军三师政治部成立,古贺初美为支部长,共有6名盟员。1943年8月2日,在新四军二师政治部成立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淮南支部,高峰红志为支部长,加藤肇为副支部长,共有五名盟员;同年12月1日,在新四军一师政治部成立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滨中政志为支部长,共有七名盟员。各反战同盟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反战宣传活动。盟员们在新四军敌工部门的协助下,认真调查研究,虚心学习华北等地反战同盟的工作经验,用自己所熟悉的日军内部情形和日军士兵的反战情绪,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反战宣传。淮北支部刊印了《兵士呼声》,苏北支部刊印了《日本兵队之声》,苏中支部刊印了《新时代》。此外,各支部还编印了日文传单、小册子等宣传品。至1943年底,各支部向华中日军印发的宣传品已达20多万份(册)。盟员们普遍开展了战场喊话工作。


在1942年冬至1943年春日伪对淮北和苏北发动大“扫荡”期间,淮北支部和苏北支部的盟员分散到新四军的各部队,与敌工干部一起,向日伪军发起日语喊话的政治攻势。在苏北的八滩战斗、佃湖战斗和陈集战斗中,苏北支部盟员古贺初美、堀本龙藏、松田等人冒着敌人的炮火,匍匐到阵地前沿喊话,使日军士气低沉,无心恋战,为新四军取得战斗胜利立下功劳,并争取了10多名日军士兵投诚。在新四军一师发起的车桥战役中,苏中支部宣传委员松野觉在火线喊话时不幸中弹牺牲。各反战同盟支部还利用日本传统的节日,如新年、樱花节、盂兰节、红叶节等时机,进行政治宣传,并制作慰问袋,向据点里的日军士兵散发,增加他们的思乡情绪。1942年就有14名日军向新四军投诚。1943年11月,启东下沙和合镇六天就有六名日军士兵从据点逃出投奔新四军。1944年2月6日,“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华中总支部在淮南根据地成立,滨中政志当选为书记,下辖苏北、苏中、淮南、淮北等支部。后来,为适应战后日本共产党重建的形势,该同盟的工作逐步转入秘密状态。


4f15e912-006c-4221-b2ac-3dd8c981d1b9.png

车桥之役(绘画)


与此同时,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临时代表大会作出解散反战同盟、成立解放联盟,以扩大日本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倡议,在华中的反战同盟各支部纷纷响应。1944年5月5日,华中各反战同盟支部在淮南根据地举行首次代表大会,成立了“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华中地方协议会”,香河正男、高峰红志分别当选为正、副委员长,田畑、矢口、加藤、清水、松田等人当选为委员,下辖淮南、淮北、苏中、苏北等支部。在车桥战役中被解放的24名日本官兵也参加了解放联盟。这样,该会的工作对象已由日军官兵扩大到在华日侨和日本国内的民众。


在苏北、淮北、苏中等根据地,还有一批朝鲜青年活跃在抗日斗争的火线上。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曾强征了不少朝鲜青年参加日本军队。朝鲜青年不愿充当炮灰,一有机会就投奔新四军。1942年初,新四军三师收容9名朝鲜青年。为了建立中朝两国人民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新四军三师工作的朝鲜青年于5月14日在阜宁成立“朝鲜青年联合会”苏北分会,王信虎为分会长。该会会员通过散发朝文传单、战场喊话等方式,策动日军中的朝鲜籍士兵战场倒戈。1944年春,朝鲜友人以苏北分会为基础,成立“朝鲜独立同盟华中分盟”,李成镐为主任,同时组建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队,李成镐任队长。这支武装与新四军部队并肩开展反“扫荡”、反伪化斗争,打击了敌人,锻炼了自己。1945年夏,李成镐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1944年1月19日,淮北朝鲜独立同盟第二次盟员大会及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队成立大会同时在洪泽湖畔的半城召开。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在会上作《中朝两民族携手并肩作战》的报告。


1a573d78-f6ba-46ea-9b49-3603145b38d4.png

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内彭雪枫雕像


1944年8月20日夜,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队的一架B-29重型轰炸机,在实施轰炸日本本土的返航途中发生故障。机上12名美军飞行人员除一人当时死亡外,6人跳海,5人跳伞降落于苏北根据地建阳县境内,飞机亦坠毁于建阳县湖垛镇附近稻田里。在附近活动的盐阜独立团星夜赶到,将前来抢夺美机的湖垛镇日伪军击退。5名跳伞的美军飞行员也分别获救。8月27日,新四军三师举行3000多人参加的欢迎大会,祝贺他们脱险。美军飞行员激动地说:“真想不到在中国黄海之滨竟有这样一块自由快乐的土地!”他们还参观了根据地的工厂、学校和伤兵医院,与在华日人解放联盟苏北支部的盟员联欢交谈,和抗日军民结下深厚的友谊。9月中旬,美军飞行员在新四军部队护送下,经苏中、淮南等根据地转送大后方。1945年6月12日,一架美军轰炸机在执行任务中坠落于苏中根据地海门县宋季港附近江滩。抗日军民及时将幸存的3名受伤飞行员救出,辗转送往大后方。


来源:《江苏省志·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纪略》《中共江苏地方史·第一卷(1921—1949)》